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宣传管理仍需加强 上海市统计局 2016-08-15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诞生和发展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保障水资源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并提出了“节水优先”的理念。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自然水资源丰富,但仍属于水质性缺水城市,加强节水宣传、节水管理必须不断完善,长期坚持。夏季高温是市民用水的高峰期,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12340电话调查系统开展了市民节水意识和意愿专项电话调查。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随机抽样,并结合人口结构配比方式选取样本,成功访问了1247位18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市民。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市民无论在家还是在公共场所都有比较强的节水意识。

一、市民节水意识较强

1.简便易行的节水行为更为市民所接受

本次调查中列举了四种在市民中较为普遍的节水行为,结果显示,简便易行的节水行为更为市民所接受。表示自己有意识在刷牙洗脸时注意随手关闭水龙头,减少流失的市民最多,占96.6%;其次为沐浴时注意控制出水量和用水时间,占74.2%。相对较为繁琐的节水行为则市民的接受率略低,58.0%的市民表示会有意识地注意收集使用热水器加热时流出的冷水;56.9%表示表示会有意识对洗菜、洗澡、洗衣后的水,尽量回收利用。

分年龄看,老年市民(61周岁及以上,下同)回收洗菜、洗澡、洗衣后的水以及收集热水器加热时流出的冷水的意识明显高于中年市民(41-60周岁,下同)和青年市民(18-40周岁,下同)(见图1)。

图1    分年龄市民有节水意识和行为的比例

此外,各年龄段市民中表示至少有一种节水意识的比例均超过97%。老年市民中表示四种节水意识都有的比例最高,占42.7%;青年市民中表示四种节水意识都有的比例较低,占25.4%,可见,年龄较大的“爷叔”、“阿姨”节水意识更强,更注意节约用水,而“老人家”勤俭节约的作风更值得年轻人学习(见图2)。

图2    分年龄市民表示有节水意识的比例

分性别看,女性市民更加注意收集使用热水器加热时流出的冷水以及回收利用洗菜、洗澡、洗衣后的“中水”(见图3)。

图3  分性别市民有节水意识和行为的比例

2.逾九成市民会在公共场所自觉节水

除了在家有良好的节水意识以外,市民在公共场所的节水觉悟同样表现不俗。调查显示,96.3%的市民表示当看到公共场所水龙头未关紧时,会有意识主动上前关紧,2.6%的市民表示不会,1.1%的市民表示不清楚或不确定。

分年龄看,各年龄段市民中表示会主动上前关紧水龙头的比例均超过95%。其中,中年市民比例最高,为97.7%;老年市民比例为96.7%;青年市民比例为95.1%。这说明绝大多数上海市民不但在家中有节水意识,而且在公共场所也有节水自觉,节水意识深入市民心中。

二、节水宣传、节水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1.四成市民对上海属于水质性缺水城市缺乏了解

中国缺水类型一般可分为三种:水资源总量缺乏的资源性缺水、由于特殊地理地质环境及缺乏存水设施导致的工程性缺水,以及由于排放废水等导致淡水资源污染而短缺的水质性缺水。上海属于水质性缺水城市。

虽然市民普遍具有较强的节水意识,但对于上海属于水质性缺水城市并不十分了解。调查显示,59.5%的市民表示知道,37.8%的市民表示不知道,2.7%的市民表示不清楚。从市民对上海缺水情况认知看,相当一部分市民的节水意识仍停留在习惯性和传统性节俭的层面上。

分年龄看,老年市民中表示知道的比例最高,占67.2%;青年市民中表示知道的比例最低,占50.6%(见图4)。

图4    分年龄市民知道上海属于水质性缺水城市的比例

2.逾九成市民认同加强节水宣传和管理

调查显示,96.6%的市民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节水宣传和管理。其中,认为非常需要的市民占42.6%。表明绝大多数市民都对此有较充分的认识和警醒。

分学历看,不同学历市民均表示需要进一步加强节水宣传、节水管理,占比超过90%。其中,大专、本科及以上市民中认为非常需要的比例最高,占48.1%;小学及以下市民中认为非常需要的比例最低,占23.2%,表明高学历市民对节水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见图5)。

图5    分学历市民认为需要加强节水宣传、节水管理的比例

3.节水宣传可进一步聚焦

为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深入推进上海节水型城市建设,今年5月中旬,上海开展了以“水润千万家,节水靠大家”为主题的“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调查显示,对于调查中列举的五条节水宣传语,表示对“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印象最深的市民比例最高,占33.3%;最低为“节水光荣,浪费可耻”,占6.6%,表示都没有印象的市民仅占0.9%(见图6)。表明绝大多数市民对于朗朗上口、深入人心的节水宣传语有深刻印象,但相对比较分散,集中度不够高。

图6    市民认为印象最深刻的宣传语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