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非公有制企业集团不断取得进步 上海市统计局 2016-12-01

随着本市国资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引领下,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增长,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本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919.43亿元,比2010年增长55.0%,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8%,增加2.4个百分点,表明非公经济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本市592家企业集团调查显示:近年来,本市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企业集团不断取得进步。

一、非公有制企业集团发展现状

1.总体规模稳步增长

2015年,本市企业集团为592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集团达396家,增加15家,占企业集团总数的66.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2015年本市非公有制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117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企业集团总数的13.8%;营业收入达6568.46亿元,增长3.6%,占16.6%;此外,所有者权益增长16.4%;实收资本增长7.5%;期末对外投资增长35.7%,其中:本年对外投资增长49.9%,本年对境外投资增长88.2%。

2.利润大幅提高

2015年,本市非公有制企业集团利润总额55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占企业集团总数的20.1%,其中,投资收益更是大幅增长141.1%。劳动生产率为175.9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7.4万元/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集团的经营能力和发展潜能都在进一步提升。

3.行业分布集中度较高

2015年,本市非公有制企业集团涉及三大产业内的多个行业门类,主要集中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三大行业,合计257家,占非公有制企业集团总数的64.9%。从主要指标看,三大行业年末资产总计为8509.13亿元,占72.4%;营业收入5186.31亿元,占79.0%;年末从业人员19.65万人,占52.6%;利润总额422.30亿元,占76.6%。

4.私人控股企业集团为主体

2015年,本市私人控股企业集团379家,占非公有制企业集团的95.7%,而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集团分别仅占2.8%和1.5%;私人控股企业集团资产总额为914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77.8%;营业收入5672.09亿元,增长5.7%,占86.4%;利润总额395.91亿元,增长55.8%,占71.8%;年末从业人员30.50万人,下降4.0%,占81.7%。

二、非公有制企业集团经营特点

1.盈利能力和资本保值增值能力较强

2015年,从盈利能力来看,本市非公有制企业集团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8个、3.2个和3.4个百分点,表明当前非公有制企业集团投入产出的成效较好、获取收益的能力较高、控制成本费用的方法较强。从成长能力来看,资本保值增值率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表明通过稳定生产经营,不断扩大积累,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得以提升。从偿债能力来看,自有资本比率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表明偿债能力相对有所增强。

2.外商控股企业集团研发中心拥有率最高

2015年,本市非公有制企业集团户均研发投入为0.14亿元,比上年增加0.01亿元。户均拥有研究开发人员34人,增加1人。在非公有制企业集团中,66.7%的外商控股企业集团已建立研发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的投入水平在不断进步。

3.双五亿企业集团居于领跑地位

2015年,本市非公有制企业集团中,双五亿(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均达5亿元及以上)企业集团有124家,占31.3%。年末资产总计为9676.93亿元,占82.3%,比上年增长11.5%,高出非公有制企业集团总体水平0.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6114.89亿元,增长5.6%,高出2.0个百分点;投资收益260.65亿元,增长147.6%,高出6.5个百分点。可见,双五亿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充和创造收益方面,均领先于非公有制集团总体水平。从效率指标来看,双五亿企业集团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8.0%,高出非公有制企业集团总体水平1.6个百分点;总资产使用率为63.2%,高出7.3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为198.3万元/人,高出22.4万元/人。可见,双五亿企业集团在运营管理和生产效率方面也体现优势,居于领跑地位。

三、促进非公有制企业集团发展的建议

经过多年发展,本市非公有制企业集团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要真正做大做强,还需紧跟改革步伐,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激发自身新活力,与公有制企业集团共同进步,追求差异化经营模式,发挥出自身竞争优势。

1.积极抵御风险,从“供给侧改革”中创出新市场

对非公有制企业集团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化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达到抵御经营风险的效果。首先应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企业的兼并重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其次要充分利用政府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等机遇,提升非公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再次要能提供真正高品质的产品,引领和满足市场需求。

2.重视技术创新,从“+互联网”中抓住新机遇

技术创新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及持久发展的动力。一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集团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二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集团营造尊重和重视人才的氛围,制定研发人才培训和培养计划,因人施用。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互联网”撬动了新一轮创新创业的激情,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的热情。非公企业的创新创业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帮扶。例如:互联网创业园,借力“+互联网”,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和政策福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铺路搭桥,为以电商企业为代表的非公企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3.开拓市场份额,从“一带一路”中走出新局面

非公有制企业是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非公企业集团要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打造自主品牌和全球知名品牌,利用走出去战略,开拓新市场。一要支持和引导非公企业优先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金融机构做好相关服务。二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放宽企业境外投资前期费用额度和境外放款条件等,加强风险的事中、事后监测,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三要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引导非公企业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的投入,及时发布境内外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非公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