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上海市统计公共关系协调委员会 2011-03-06

世博之年  成绩辉煌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已经发布。《统计公报》中的一笔笔数据、一张张图表,生动展示了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巨大成就;真实记录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历程;全面反映了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和管理、改革创新等各方面取得的新成绩。

一、举全市之力办好头等大事,世博会举办成功精彩难忘

《统计公报》显示,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吸引了包括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在内的246个官方参展者,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是世博会历史上参与度最广泛的一次盛会,是荟萃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盛会,是成功、精彩、难忘的一次盛会。

世博会生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全面促进了国际国内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光荣任务,兑现了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同时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自2002年10月获得世博会举办权以来,精心筹备世博长达8年,充满了诸多艰辛;确保成功办博历经184天,应对了许多挑战。

二、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宏观效益持续向好。《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872.4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873.58亿元,增长13.1%。

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业结构加快升级。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4%,增幅在沿海主要省市中名列前茅。高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行业产值快速增长,增幅分别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0.6个和3.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6.7%。需求结构不断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加快,规模首次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科技创新正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83%,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6867件,比上年增长14.5%;新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34项。

三、“四个中心”建设继续加快,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2009年19号文件,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深化,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统计公报》显示,全年期货交易所成交额123.48万亿元,增长67.4%;金融期货交易所成交额41.07万亿元;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成交额179.82万亿元,增长30.7%;新增各类金融单位116家。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实现封关运作,洋山保税港区水水中转集拼正式开展。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53亿吨,连续六年全球第一;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标准箱,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机场旅客吞吐量7170.09万人次。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全面展开。虹桥商务区和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加快建设,新型国际贸易试点启动实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738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至年末,全市连锁商业网点达到12987家。

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近期,已有国际机构通过人均绿地面积、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测算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统计公报》加强了对这类指标的监测和反映,着力避免数据使用上的误读误用,保障了公共信息的客观准确。

《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左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1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4.9%,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环境保护投入持续加大,全年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1%。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调整淘汰落后产能934项,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

五、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38元和1374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11.5%;新增就业岗位63.1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开工和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13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家庭近2000户。至年末,廉租住房受益家庭7.5万户。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年内“城保”、“镇保”和“农保”月平均养老金分别提高170元、70元和35元,新增养老床位10843张。

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机会更加公平,年内新增50所幼儿园,47万来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民办小学就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郊区540家村卫生室和1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时报销。文化、体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

六、充分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带动作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浦东经济增长继续领先,核心功能不断增强。《统计公报》显示,全年浦东新区实现增加值470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幅高出全市2.5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9%;至年末,入驻浦东的外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分别达到285家和150家。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稳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8.4%提高到49.4%。贸易便利化与口岸区域合作继续推进,全年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6846.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8%。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投资性公司22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

七、“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上海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四个中心”框架基本形成,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统计公报》显示,“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6%;地方财政收入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4.9%;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3%和10.5%。

过去的一年,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辉煌成绩,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篇章,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上海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不稳定和难以确定因素增多,外部形势较为复杂;上海自身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改革攻坚和转型发展任务紧迫艰巨;物价上涨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十二五”规划的起点上,上海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按照“六个着力”的要求,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