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历史
白色 蓝色 灰色 绿色   [字号      ]
我国历史上的人口普查故事 上海市统计局     2020-06-08

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更是现代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调查方法。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最初的人口普查,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个进行人口普查的国家。

那么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在技术条件落后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的呢?


西汉时期--文字记载最早的人普

据《汉书 · 萧何传》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就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在当下就知晓,人口已由原来的3000万降至1300万左右。

东汉年间对户口调查有了一套严格的制度,规模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八十岁老人,下到六岁以下孩童,身高、样貌都包含在调查范围之内,可以说是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调查。

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户口统计。


隋朝时期--完善机制的人普

隋朝对户口的管理很是严格,多次进行全国规模的户口大检查,实行 “ 貌阅 ” 并发动了检举机制,凡是户口不实的,不仅户主要受罚,乡长里正也是要被发配服苦役的。

“ 貌阅 ”—— 对每户的家庭成员都要当面验视,确定性别、年龄是否符合。


唐朝时期--户口管理混乱的人普

唐朝中期因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急剧增长,从高宗时期开始对户口的管理日渐松弛,由于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户籍人口逃亡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玄宗开元年间后期,由于长期不做调查统计,“ 死不除名,生不入籍 ”,每年只是按照上年的户籍稍事增减便上报了,导致户口的管理十分混乱。

在《旧唐书 · 玄宗纪》里记载这样一番“ 怪象 ” —— 天宝十四年比天宝十三年,户数骤然增加,而人口数却与增加的户数不符。


宋朝时期--具有性别歧视的人普

宋朝时期政府对户口统计设立了 “ 丁籍制度(丁籍专指用于征役催税的簿籍)”,只调查每户家中的壮丁,对老人、小孩和女子都是不统计的。

“ 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须通勘 ” ,可谓是历史上最具有性别歧视特质的人口普查了。

宋朝对户口设立等级,根据等级缴纳税费。


明朝时期--内容最为宽泛的人普

朱元璋为了整顿元末战乱后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户贴制度,由政府发给每户户贴,要求各户详细填写人丁的数目、姓名、年龄、与户主的关系以及该户所有的产业。

登记完成后调派军队协助地方政府进行核实,对隐瞒或作假的进行严惩。户贴登记核实后再交由户部负责统一管理,各地每年上报户口增减情况以便及时更正。

“ 户贴 ” 的用纸长一尺三寸,宽一尺二寸,边缘还缀有一圈花卉装饰,方便卷轴装。

1381年(洪武十四年)户贴制度被黄册制度取代,黄册把户口、田产、赋税三者合一。

详细登记有丁口、田地、房屋、牲畜、赋役等,是明代主要的户口册籍,可以说是古代内容最为宽泛的人口普查时期。

黄册每十年就重新登记一次,将十年间的变化情况都详细记录在册。


清朝时期--最为实际的人普

清朝时期人丁编审又发生变化,为了收税而将人划分等级进行登记 —— 摊丁入亩,不收人头税,而是改为根据田产来收税,因此导致清朝人口激增。

以前多生一个孩子就代表要多缴一份税,现在没有人口税农民敢多生孩子了,多个人干活多收获,到了清朝末年人口已超过四亿。

清朝时期规定每3年(后改为5年),“逐甲、逐里审察均平”,也会进行人口登记。


民国时期--四万万同胞之说由来

民国时期的人口统计工作人员主要是警察,也不是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是需要各地方人口自行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

此间曾调查出中国人口达四亿七千多万,这样的统计当然是不太精确的,但 “ 四万万同胞 ” 之说便是由此而来。

民国时期户籍卡详细登记了个人资料及家庭成员情况。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次规模巨大的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

这是中国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