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投入产出调查2017年> 问题解答>

【权威解读】杨翠红:全球价值链框架下投入产出分析的重要作用
2017-11-03 新华网 统计微讯

2018-03-28上海市统计局

 

投入产出分析是列昂惕夫(Wassily W. Leontief)1936年创立,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投入产出分析能够清晰反映经济系统内外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已成为一种强大的数量经济分析工具。多年来,投入产出分析不仅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若干重要进展,在经济分析与预测、资源环境分析与管理、行业分析、企业管理等众多领域也得到了成功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政策制定中均发挥过重要作用。例如,列昂惕夫等利用投入产出分析预测二战结束后美国对钢的需求量和就业状况,事实证明,预测和实际情况有非常高的吻合度;又如,中国科学院陈锡康创立了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及以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为核心的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自1980年以来提前半年对我国年度粮食产量进行预测,达到很高预测精度,受到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好评;再如,1989年受市场疲软、财政困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很大压力。当时国家统计局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向国务院郑重提出追加投资、调整操作力度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认可,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后1992年又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石油、木材等十几种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价格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几个价格改革方案,为国务院推进价格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王春正同志评价说,投入产出分析为我国价格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一个平台,为推进价格改革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近十余年来,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领域有了新扩展。特别是2010年WTO发出《世界制造倡议》,呼吁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改进国际贸易统计方法,关注各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投入产出分析已成为全球价值链、外贸对经济影响、资源环境管理等问题的热门研究工具和方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应用,影响力逐步扩大。该方法也得到多个国际组织如欧盟(E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等更加广泛的应用,组织开发了若干国际和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投入产出分析在全球和主要经济体贸易、资源环境和产业政策的制定中发挥了或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投入产出分析详细回答了我国及各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获益问题。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中间品贸易飞速发展,产品生产跨越多个国界的现象愈来愈普遍,产品的价值被很多国家/地区分享,而不仅由最终出口国家/地区占有,全球价值链的特征比较明显。然而现行国际贸易统计只能统计进出口总值,无法准确描述整个生产过程,造成了程度不同的重复计算,夸大或缩小双边贸易不平衡状况,可能导致贸易决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抉择的失误。我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出口中加工贸易比重较高(图1),加工贸易出口品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进口品。对于中国等贸易结构比较特殊的国家来说,这种重复计算更加严重。

贸易总值口径下会夸大中国的真实贸易水平以及美中和欧中贸易逆差。因此,不论从中国外贸的实际情况,还是从目前对世界贸易统计方法改进的程度来看,对贸易的增加值进行核算、厘清各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等均很重要。理论上,研究全球价值链可以用多种方法,比如:(1)通过企业调查数据或贸易数据对单个产品或产业进行研究;(2)利用贸易数据对中间品贸易进行研究;(3)利用单国投入产出模型对一国进行分析或从区域/全球角度利用国际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整体分析。前两种方法因不能反映总体、企业保密因素等原因,不能很好地刻画全球价值链。如前所述,投入产出分析能清晰反映各国或地区及各部门间产品的生产消耗关系,因此是用来全面追踪产品流向和全球价值链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已成为学界、国际机构等进行全球价值链研究的最主要模型和方法。可分为单国(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和国际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研究。

不少经济体基于单国投入产出模型对贸易增加值进行了核算。以中国的部分研究为例。陈锡康等(2001)最早提出应该利用增加值,而非出口总值来核算双边贸易差额,并根据加工贸易出口占比高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以更准核算中国的贸易增加值。该模型的思想也适用于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加工贸易占比高的国家。基于2002年中美两国数据的核算表明,虽然当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货物总值约为美国对中国出口总值的四倍,但若以国内增加值来衡量,中国对美国出口仅为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两倍左右。

2012年以来,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为课题负责单位,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组成的“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利益关系研究”课题组,对我国贸易增加值和就业等指标进行时间序列研究,并由商务部组织相关单位开发了“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数据库”[ http://gvc.mofcom.gov.cn/gvc/index.shtml]。课题组分别编制了2007、2010和2012年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2010-2016年中国贸易增加值和就业以及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间以增加值核算的贸易差额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

为更好体现进口品使用情况,海关总署统计司和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联合进行了2010年和2012年进口品使用去向调查,这项工作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结果显示,以2016年为例,以增加值核算的中美贸易顺差、中欧贸易顺差、中印贸易顺差均大幅下降,分别下降44%、39%和27%,而中日贸易逆差则有所扩大。基于单国模型可以核算一国出口增加值,但无法厘清因进口而拉动的他国增加值。分割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尚需要借助于国际投入产出表。目前文献中常用的国际投入产出表有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AIO)、GTAP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OECD-WTO TiVA数据库、Eora MRIO数据库等。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投入产出表涉及的范围、数据来源和构造方法不同。

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学者们对全球价值链及各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比如,根据OECD的测算,中国国内消费拉动的国外增加值中,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增加值占比最大,欧盟28国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紧随其后(图2)。但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建立在各经济体投入产出表和双边贸易数据基础上,离开各经济体统计机构投入产出表编制工作者的努力,国际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资料来源:转引自Andy Wyckoff,OECD,25 years of Input-Output analysis at the OECD: From technology spillovers to TiVA and beyond,25th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Conference, 20th June 2017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全球价值链和贸易增加值研究在贸易谈判和政策制定中发挥作用,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12年以来全球价值链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2014年中国APEC峰会期间出台的两个全球价值链文件发挥了关键性的决策支撑。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意味着中国政府已把全球价值链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和层面。2014年5月在青岛召开的APEC贸易部长会议,通过了《APEC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和合作战略蓝图》以及《全球价值链中的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战略框架》。2015年,中国和美国共同发起、推进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计划,并制定了2015-2018年为期四年的详细工作计划,在AEPC的21个成员经济体获得通过。2015年以来,中、美双方作为发起和负责经济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目前进展良好。本框架计划将进一步确立投入产出核算、供给使用核算在APEC经济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为中国政府和整个亚太地区以及OECD等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全球价值链合作与研究提供良好的契机。

投入产出分析在国民经济核算等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另一强大功能是服务于常规的国民经济核算。目前许多发达经济体已将供给使用核算作为检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重要工具,供给使用表特别是使用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投入产出核算虽已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但其基础工具的作用尚比较薄弱,既没有充分起到检验基础数据的功能,也没有充分实现国民核算的框架功能。

为促进我国统计制度改善及与国际统计制度进一步接轨,增强我国GDP核算的准确性、提高投入产出数据时效性,提升投入产出分析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地位,我国供给使用表的编制方法及应用研究就显得愈发必要。特别是目前在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中,也亟需开展年度供给使用表及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和模型研究,推动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供给使用表的编制和投入产出核算未来将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给投入产出分析相关数据的核算和编制提出了更高需求。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