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成立于1998年,2001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升格为上海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上海国际汽车城的主导产业,成为上海国际汽车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园区发展基本概况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全面开发,具体分布如下表:
|
|
计量单位:公顷
|
||||||||
| 规划面积
|
可批租土地面积
|
市政
|
公共绿化
|
道路
|
河流
|
||||
| 小计
|
工业仓储
|
商业服务
|
居住
|
其他
|
|||||
| 800
|
560
|
510
|
40
|
10
|
0
|
5.5
|
145.5
|
32
|
57
|
截至2009年6月底,园区入驻企业固定资产总投入超过320亿元,落户企业333家,其中已投产营业企业282家,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达65%,世界500强入区投资企业14家,还有按2008年标准评定高新技术6家;研究与开发机构22家。园区已形成了集车身、车门、底盘系统、电气系统、安全系统、内饰系统等在内的汽车产业链,并已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园区产出已进入成熟期阶段。
近四年来,园区工业产值、税收持续高速增长,如下表:
|
|
|
|
|
单位:万元
|
| 年份
|
产值
|
与上年相比±%
|
税收
|
与上年相比±%
|
| 2005年
|
850329
|
-
|
44834
|
-
|
| 2006年
|
1462464
|
71.99
|
52677
|
17.49
|
| 2007年
|
2282826
|
56.10
|
87213
|
65.56
|
| 2008年
|
2508269
|
9.83
|
119072
|
36.53
|
2008年园区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比率达65%,已成为安亭镇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其中70%以上是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如何延长园区内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成熟期、持续增加8平方公里区域产出,关系到安亭镇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存亡,关系到安亭镇经济总量能否突破的关键。目前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国内汽车行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压力,长期发展国情造成难以逾越瓶颈。园区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是“抱好一棵树、不抱在一棵树”还是“抱死一棵树”将艰难择取。2009年上半年园区工业产值在国家刺激经济政策、国内汽车整车销售大幅增长情况下,却出现了明显下降。园区2009年、2008年、2007年上半年产值、税收相比,如下表:
|
|
|
|
|
单位:万元
|
| 名称
|
产值
|
同季相比±%
|
税收
|
同季相比±%
|
| 2007年一季度
|
493207
|
-
|
24608
|
-
|
| 2008年一季度
|
605597
|
22.79
|
29962
|
21.76
|
| 2009年一季度
|
506663
|
-16.34
|
24172
|
-19.32
|
| 2007年二季度
|
520550
|
-
|
25492
|
-
|
| 2008年二季度
|
782142
|
50.25
|
29998
|
17.68
|
| 2009年二季度
|
629935
|
-19.46
|
33237
|
10.80
|
| 2007年1-2季度
|
1013757
|
-
|
50100
|
-
|
| 2008年1-2季度
|
1387739
|
36.89
|
59960
|
19.68
|
| 2009年1-2季度
|
1136598
|
-18.10
|
57409
|
-4.26
|
从表中反映出今年前二季度工业产值出现了明显下滑,如三、四季度保持每季63亿元产出,至此,2009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与上年相比将减少4.38个百分点。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要冷静分析原因,树立信心找对策。
二、充分认识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今年上半年,尽管全球汽车市场形势低迷,中国乘用车逆势增长。数据显示,国内上半年乘用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5.6%,至453万辆。上海汽车称,预计国内全年整车销量可达1,150万辆,较2008年增长逾20%。
国内汽车销量之所以会强劲上升,归功于政府推出减征购置税及提供一定范围的补贴等刺激举措,此外,中国经济复苏增长也是推动汽车销量上升的因素。
但是,汽车消费对于当今中国人来说,毕竟是耐用奢侈品,政府推出减征购置税及提供一定范围的补贴等刺激举措,对汽车行业的复苏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政策是短期的,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汽车消费。同时,国际上的技术差距、国内能源、土地、人口等因素,阻碍了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步伐,这势必严重影响零部件产业。
(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影响
在世界经济逐渐复苏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正频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除了备受瞩目的中美轮胎“特保案”和欧盟与我国在出口铝合金汽车轮毂方面的摩擦外,印度和俄罗斯等对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反倾销调查案件,让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际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园区1-6月份工业产值在国内汽车整车产销大幅增长情况下却同比下降了18.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口额大幅减少。1-6月份,园区出口额12383万美元,同期相比减少了64.1%,部份依赖出口汽车零部件企业遭受打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在未掌握核心技术行业,靠合资企业制造的产品,其发展前途值得深思。
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消息,9月1日起,由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实施已经四年多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将宣布取消。
该政策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跨国企业“化整为零”的组装行为,间接促进了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合资,和关键零部件本地化生产。《管理办法》取消后,跨国公司没有了本地采购的约束,会带来什么样的局势?
(二)国情不适应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一是能源匮乏的贫油国。在石油一半靠进口的背景下大力振兴和发展汽车业,尤其是发展私人汽车,是不是脱离国情,有点不“因地制宜”,甚至有点东施效颦呢?长此以往,油价能不涨了又涨,通胀能不如影随形么?而在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们的投入力度根本无法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想比。
二是土地短缺的人口大国。美国的国土面积和中国国土面积差不多,中国大部分是荒山野岭、沙漠,草原。中国的可耕地面积不到美国的一半,但是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算下来中国的人均可耕地面积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人群的增加,梦想着像美国那样人手一车,后果恐怕就是城市交通堵塞瘫痪,人类生存的基础可耕地将逐步消失。
三是中国的汽车发展战略定位偏差。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适度发展汽车业没错,但从一开始,我国发展汽车业的战略便存在致命的定位偏差和发展误区。一方面无序盲目扩规模增销量,但政府采购清单和政府用车从来都是奥迪、奔驰、宝马等“进口车”、高档车优先,对“汽车入侵”从不设防,以至于在当今全球危机的大背景下,相对贫穷落后的中国反倒成了欧美汽车巨头们的“大救星”!但中国汽车销量已连续半年占据全球榜首,这是铁的事实。另一方面核心技术更是历来靠进口,技术攻关投入严重不足。最近便有专家指出,由于核心技术和核心原料“两头在外”,我国盲目上马的部分新能源产业,也有可能引发更深层的能源危机。
(三)园区资源掣肘发展空间
一是企业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土地。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毕,园区内330家企业已座落满整个区域,土地资源已无法接纳新增用地企业,对园区目前依靠企业数量、扩大规模来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二是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至6月底园区前十家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28793万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6.52%,而多达几百家的规模较小企业产出只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3.48%,且前十家企业多是外资企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无技术优势、无资本优势、无研发能力、无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低,大多是传统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制约了企业的产业升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发展潜能严重不足。
三是品牌意识薄弱。园区内除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拥有“飞鸽牌”医疗器械知名品牌外,无企业拥有品牌,几乎所有企业无拳头产品、无终端产品,依附于跨国企业、依附于总部企业,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三、应对挑战的几点思考
园区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汽车行业的发展大趋势,在近阶段,我国汽车行业将快速发展,经后将受国情制约。因此,园区只能只争朝夕,抓紧二次开发,优化配置有限资源,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品,加大科研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早出品牌产品,确保园区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政府要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和条件。政府要加快职能转换的步伐,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落实好企业投资自主权、境外融资权、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权,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要尽快到位,增强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和公开性,建立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对话交流机制。通过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定期对话和交流,一方面政府可以向企业宣传相关政策,宏观经济走势、不同行业发展前景等,引导企业根据宏观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方向进行投资、经营活动,由此也可以带动行业中其他企业的行为,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了解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检验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作相应调整,使政策更科学、更合理。
三是要加强产业布局的引导和产业链的培育。引进项目时配套考虑上下游产品的生产线引进,在现阶段重点扶持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链发展,要充分发挥上海国际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工业园区的集聚作用,充分发挥其招商、管理、服务的作用,集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开拓汽车零部件外的行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品牌拳头产品链,增强园区持续发展后劲。
四是要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步伐。企业为何不能做大做强,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目前生产力的发展,旧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转变经营机制,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在制度改革的同时优化企业结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拥有专业优势,有利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企业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快企业管理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内部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管理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企业真正做到追求速度与质量相统一,达到规模与实力协调发展。
五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树立自身品牌。企业要缩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根本上说要依赖于技术升级和产业进步,技术进步来源有二个方面,一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二是国内的技术创新。对企业来说,要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是一个重要条件。目前,园区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还是比较低。在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我们的企业不缺一般的生产能力,缺的是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能力。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已的品牌、专利技术、独立的市场份额,这个企业是危险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缺乏生存能力的。因此,要培育企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必须具有持续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持续发明专有技术和持续创造先进营销手段的能力,不断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推进产品升级,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直辖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