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区农民充分享受了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的实惠,随着农民增收途径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十一五”期间我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达12.8%,农民总体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一、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至2010年末,全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000元,达到12505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82.5%,增加5654元,增长显著,5年期间年均增幅达12.8%。“十五”期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特点之一:可支配收入低速增长势头得到扭转。
2006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23.7%,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一举改变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速增长的趋势,并与之后一直保持较稳定的增速。
特点之二:可支配收入又创新高。
“十一五”期末,我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五”期末增加了5654元,收入增加显著。在“十一五”期间,可支配收入保持了持续增加态势,5年内连续突破了8000元、9000元、10000元、11000元和12000元五个台阶。在2010年末又创新高,达到了12505元,实现了较快增长。
二、农民收入结构不断趋优
1.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推动力。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0118元,比上年增增加1129元,增长12.6%。,比2005年的5216元增加4902元,年均增长14.2 %。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76.1%上升到80.9%,提高了4.8个百分点。2010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3.8 %,拉动可支配收入10.1个百分点,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
2.政策持续给力,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来源。
“十一五”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加上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下乡补贴、摩托车下乡补贴等政策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同时本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政策,“镇保”、“农保”等多退休养老金逐年提高,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2010年金山区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1495元,比2005年的585元增加910元,年均递增20.6%。2010年转移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12.9%,拉动可支配收入1.6个百分点,成为农民收入新的来源。
3.财产性收入迅速增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受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水平提高、农民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增多等因素影响,农民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由141元增加到401元,年均增长23.2%,2010年财产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9.1 %。拉动可支配收入1.1个百分点,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亮点之一。
4.家庭经营纯收入逐年下降,一产纯收入下降较快。
2010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491元,比2005年的909元减少418元,降低46%,呈逐年下降态势。2010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为3.9%,比2005年下降9.4个百分点。从年初起,本市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而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不少养猪专业户亏损致牧业收入下降较多;由于本市倡导家庭农场和集体农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集中生产渐成趋势,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日渐减少,一产纯收入下降较快。
三、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的差距
(1)农民收入增长低于全区增加值、财政收入增长
“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除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特殊年份外,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低于“全区增加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008-2009年间,因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区的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率大幅下降。此阶段,国家先后出台了一批惠农政策,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保持了8.2%的增长速度,与全区增加值、财政收入相比,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2010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好,农民可支配收入、GDP和财政收入均再次回复两位数增长。
(2)农民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虽然金山区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总体看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收入存在着一定差距(详见下图)。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
“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工资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76.1%上升到80.9%,是决定我区农民收入高低的关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区的耕地面积呈现不可逆转的减少态势,土地资源的紧缺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瓶劲。因此,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为方便快捷的载体,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稳定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保持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惠农政策的持续性,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随着国家“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深化落实,对农村居民增收具有稳定的推动作用。
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增收能力。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降低市场风险、稳定农业收益的根本途径。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和壮大一批辐射带动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一个重要手段,确保农产品鲜销和外销的畅通。三是继续深化农业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协会,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四是加快构建农产品外销网络,促使本市的农产品能走出去。
展望“十二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金山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然不断提高,农民兄弟的腰包越来越鼓,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两个倍增”目标和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两个同步”的战略目标必将实现。
撰稿:蒋俊王 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