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长宁区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长宁区统计局 2012-09-25

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非公经济,对于稳增长、促转型、广就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非公经济作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如何更值得关注。为此,区统计局会同区工商联,结合全区纳税企业税收库、长宁区非公人才调查等相关数据,对全区非公经济的规模、结构、就业等情况进行分析, 供领导和相关部门参考
 
 
一、 我区2011年非公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11 年全区纳税企业18226户,纳税总额208.4亿元。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3682户,纳税总额139.8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区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所有企业数量75.1%的非公企业,贡献了67.1%的税收。
二、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结构状况
1 、按经济成分分类
非公有制经济中,企业户数占比最大的是私营企业,合计达7837户,占非公经济总户数的57.3%;其次是外商企业,4209户,占非公经济总户数的30.8%。从税收贡献的角度看,非公经济中税收最高的是外资企业,税收贡献达到91亿元,占非公经济全部税收的比重为65.1%;其次是私营企业,税收为24.3亿元,占非公经济全部税收的17.4%。
2 、按产业分类
非公有制经济按照产业分类后,现代服务业的户数和税收占全区非公经济的比重都是最高,分别达到67.0%和73.1%,占绝对优势。房地产业户数占非公经济的比重仅为6.1%,但税收占非公经济的比重达到16.3%,是单位产税最高的产业;现代业态商业户数和税收占全区非公经济的比重为11.4%和8.2%,户数比重仅次于现代服务业,位居第二,但税收比重仅为房地产业的一半;都市产业及其他产业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非公经济的产业分类布局在结构上基本与全区产业结构相当
3 、按规模结构分类
全区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1652户,其中,全区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达1389户,占非公有制企业户数的10.2%;税收125亿元,占非公有制企业税收的89.4%。即户数占10.2%的非公有制企业贡献了89.4%的税收,达到规模效应。非公有制年纳税100万以上的企业占全区100万元以上企业的户数比重和税收比重分别为84.1%和67.9%,比重较高。从非公有制规模企业的经济成分看,非公有制规模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户数比重外资企业占56.7%,私营企业占26.8%,其他企业占16.8%;税收比重外商企业占68.0%,私营企业占14.4%,其他企业占13.2%,外资企业占绝对优势。
       三、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非公企业的从业人员已占到全部从业人员的70%以上,为解决就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根据2011年长宁区非公人才调查,长宁区非公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达到371697人,比2010年增长5.3%。
1 、行业分布
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从行业分布来看,分布最多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达到106995人,比重达到28.8%;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达到57099人,比重为15.4%;比重较高的还有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43067、41985人,比重分别为11.6%和11.3%。从行业分布的特点看,一半以上的从业人员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我区着力发展、重点引导的行业内。
2 、年龄结构
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从年龄结构看,61.2%的从业人员处于35周岁以下,14.6%的从业人员属于36岁至40岁之间,10%的从业人员属于41岁至45岁之间,即85.8%的从业人员处于黄金就业年龄的45岁以下,年龄结构较好。
3 、学历状况
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从学历状况看,大学本科学历达到116921人,占比达到31.5%,比重最高;大学专科学历达到92891人,占比达到25.0%,中专及高中学历和初中以下学历分别为90683人、51972人,占比分别为24.4%、14.0%;研究生学历为19230人、占比为5.2%,学历状况呈现中间多、两头低的倒U形分布,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及高中占绝大部分,达到80.9%,初中及以下学历及研究生学历比重较低,整体分布较为合理。
       四、非公小微企业的发展契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大量涌现。2011年全区小微企业达到6491户(按纳税口径),其中非公企业小微企业5993户,占全部小微企业的92.3%。非公小微企业中,户数所占比重最多的是私营企业,达4435户,占比74.0%。小微企业一头连着经济繁荣,一头连着社会稳定,在增加居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弘扬创业精神、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因为其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特点,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更易受到冲击。
近期,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家、上海市和长宁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针对国家政策,区工商联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服务力度,鼓励小微创新转型,做好营转增试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鼓励扶持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的提案;区财政局给出了关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贴息的试行意见等。一系列新政让小微企业看到了曙光,也明确了发展小微企业的战略定位。针对我区小微企业数量较多(加上3205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总量接近1万户),面临成本上升、税费负担较重、经营压力较大等困难,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对小微企业,尤其是非公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持续关注和帮扶,主动对接包括搭建融资、投资、法律、咨询诊断、政策对接等方面的服务平台,为广大小微企业创造进一步发展提升的良好条件。

本区域包含关怀版按钮、无障碍按钮、智能问答按钮、微信公众号按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