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在宝山 成就辉煌这十年

宝山区统计局 2012-10-10

十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复杂、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挑战,宝山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2011 年全区实现增加值745.7亿元,是2002年的5.1倍,按可比价计算平均每年增长16.2%。经济总量的扩大,为区级财源的增加提供了条件。2011年区地方财政收入85.5亿元,是2002年的3.6倍,年均增长15.5%。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使宝山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也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十年来,宝山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转型中提升。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43.9:55.7,与2002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突出,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二、转型升级取得成效,服务经济跨越式发展
本区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服务业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2011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415.1亿元,是2002年的5.8倍,按可比价计算平均每年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7%,比2002年提高6.7个百分点。
沿滨江带和3条轨道交通线,已建成上海国际钢铁物流商务区、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上海智力产业园等服务业载体。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上半年,已建成并初具规模的服务业载体共29个,建筑面积142.3万平方米,其中21个发展较为成熟的服务业载体共实现区级税收4.2亿元,对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23.6%。
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也不断增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投资的比重连续多年达到75%以上;服务业贡献的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保持在6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0%以上。
三、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充满活力
十年来,外向型经济呈现持续、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十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90亿美元,年均增长17.6%。其中,出口184.1亿美元,年均增长18.1%;进口105.9亿美元,年均增长17.1%。对新兴市场出口不断扩大,贸易方式结构不断优化。
2002 年以来,积极拓展引资领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十年累计批准外资项目1020个,其中新批709个,吸收合同外资28.7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额14.3亿美元。第三产业合同外资比重大幅提高,从2004年的16.4% 上升至2011年的43.2%,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以及软件业等成为第三产业合同外资的主要领域。
四、节能减排成绩斐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十年来我区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十一五”期间宝山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率达到26.82%,顺利实现节能降耗目标。2011年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居全市区(县)首位,下降6.55%。2006年以来,以区域内存量资源调整和盘活利用为抓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共关闭26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低产出”的电镀、化工等企业,60多条落后生产线及工艺设备,完成44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2011年上海海隆钻具有限公司等26个单位实施40多项国家十大节能工程改造。
十年间,在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我区环保综合协调机制日益完善并已成为常态长效机制。每年环保投资额占同期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3%,有力保障了环保和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2011年东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2%,比2005年提高了9.9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2011年末,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6万平方米;城镇污水纳管率达到85%,比2006年提高35.6个百分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2011年每平方公里月降尘量9.3吨,比2005年下降28.5%;全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削减45.3%和28.7%。
五、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飞跃,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十年来我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滨江新区建设初显成效。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十年共完成1913.2亿元,年均增长19.9%。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居民出行得到极大改善。截止2011年末,实有道路长度612公里,轨道交通1、3、7号线运营里程达46.5公里,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公交线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3公里。在全市率先开通社区巴士,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社区巴士和免费自行车租赁为补充的一体化交通体系框架形成雏形。滨江发展带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2010年4月27日顺利实现首靠。
2002 年以来,住宅建设迅速发展,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079.8亿元,年均增长24.6%;施工面积8166.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3.7%;竣工面积2599.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9.6%。与住宅发展、人口导入相配套的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2011年末拥有各类学校287所;医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公园13个,总面积310.1公顷。生态环境明显提升,炮台湾湿地公园、环区生态步道、顾村公园(一期)等大型生态绿地建成开放,初步形成“一环五园”、一街镇一公园生态网络系统。十年间新增各类绿地面积2183公顷。2011年绿化覆盖率达42.2%,比2002年高7.2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2.2平方米,比2002年高13.1平方米。
六、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科教文卫体协调发展
十年来,我区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促使科技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十年来,共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16项;实施科技产业计划55项;专利申请量达到2.6万件;获得科学成果奖95项。至2011年末,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家、市级专题性科普场馆4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1家,宽带网络实现区域全覆盖。
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了中小幼职相互衔接、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至2011年末,有各类学校287所,比2002年增长13%;在校学生15万人,专任教师1万人。2011年初中和高中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3人和10人,比2002年分别减少3人和10人。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11年末,各类卫生机构40个,比2002年增长48.1%;实有床位数4523张,增长60.1%;卫生技术人员6318人,增长89.5%。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2.3岁,十年增加了3.8岁;婴儿死亡率3.03 ,比2002年下降3.8个千分点。
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建成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宝山图书馆(新馆)、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等公益性场馆,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2011年末,拥有公共文化设施457个, 区、街镇图书馆13个,娱乐经营场所320家,有线电视用户数达50.6万户。 2006 年以来成功举办第六届和第七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上海樱花节等文化和旅游活动,“一地一品”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红叶魂》等大型原创剧目广受好评。
体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先后承办、协办了第12届世界夏季特奥运动会羽毛球项目比赛、2007上海宝山国际男篮挑战赛、世界行走日上海站等大型体育赛事。充分发挥宝山体育中心辐射功能,群众性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至2011年末,有社区公共运动场34处,健身苑11个,健身点421个,农民健身家园77个。
七、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宝山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十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9604元,是2002年的2.5倍,年均增长10.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1元,是2002年的2.2倍,年均增长9.3%。与逐年提高的人均收入相适应,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18元,是2002年的1.9倍;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11元,是2002的1.3倍。
    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至2011年,被征用地人员落实社会保障率达到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100%。全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3.4万人;市民帮困参保人数1.7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4.2万人。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 投入社会救助资金2.2亿元,有2.6万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为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网络初步构建。2011年末,有养老床位7676张,十年间增加了5094张;收养人数4090人,是2002年的2.7倍。
坚持自主就业、扶持创业和就业援助相结合,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以来年均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始终控制在3万人以内,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按时安置率保持100%。
十年来,宝山的变化有目共睹。作为老工业区转型的代表,宝山正在探索一条环境  “ 由黑变绿 、产业 由重转轻 的转型之路,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宝山 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社会管理不断优化,把宝山建设成为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最佳实践区。宝山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本区域包含关怀版按钮、无障碍按钮、智能问答按钮、微信公众号按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