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但由于影响经济下行的国内外因素仍未消除,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下半年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继续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力争完成全年发展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表一: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
单位
|
上半年完成
|
绝对值
|
增长
%
|
增加值
|
亿元
|
418.4
|
9.9
|
地方财政收入
|
亿元
|
64.6
|
8.8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33
|
1.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42.4
|
10.6
|
工业销售产值
|
亿元
|
776.8
|
12.3
|
工商登记新增注册资金
|
亿元
|
211.2
|
-43.8
|
注册资金
5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
户
|
84
|
50
|
合同外资
|
亿美元
|
3.3
|
10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8166
|
10.5
|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3510
|
10.1
|
上半年,主要指标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9.9%和8.8%;固定资产投资由前五个月的下降转为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10.6%和12.3%;引进注册资金5000万元及以上企业数84户,同比增长50.0%;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5%和 10.1%.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呈现四个“稳中有进”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
上半年,全区完成增加值41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9%,增速呈现逐步趋稳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9亿元,下降13.9%;第二产业增加值176.8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240.8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上半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7%,比一季度的38.1%提高13.6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增幅稳中有升。
上半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区级税收六大税种“四增二降”,契税增长1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3.0%、14.6%和29.3%,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下降0.2%和29.0%。地方财政支出63.3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5.9个百分点。其中,区级财政支出31.9亿元,增长17.0%;街镇支出26.4亿元,增长33.7%。区级财政支出中,科教文卫事业支出12.6亿元,增长38.5%,占区级财政支出的比重3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亿元,增长14.3%。
固定资产投资推进加快。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同比增长1.4%,由前五个月的下降转为增长。1-6月,各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15.5亿元、16.8亿元、23.7亿元、20.7亿元和34.6亿元,二季度完成投资额比一季度增加25亿元。今年上半年集中启动的56个重大项目,6月份有4个项目实现开工,累计共6个项目开工建设,占10.7%。其中现代服务业项目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1个。
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
上半年,新增企业注册资金211.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8%,但扣除去年宝钢转型注册一次性因素后,同比增长28.1%。新设企业(含迁入)4655户,增长32.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新设企业2715户,比一季度增加775户。注册资金5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84户,同比增长50.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
(二)主要领域实现四个“平稳有序”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81.1亿元,增长11.1%;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76.8亿元,增长12.3%。十大主要行业生产“五升五降”。增长较快的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0.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7%)等,主要原因是去年以来有新注册或新投产企业拉动相关行业产值较快增长,包括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宝钢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二纺机机械有限公司等;产值下降的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8.4%)、金属制品业(下降6.2%)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7%)等,主要原因是部分重点企业受市场需求减少因素影响产品滞销以及个别企业转型调整造成上述行业生产明显下降。工业企业经营效益趋于好转。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1.7亿元,增长14.7%;利润总额29.1亿元,增长33.3%;应收账款248.2亿元,增长7.4%;产成品存货69.0亿元,增长10.0%。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的同比增幅与一季度的30.1%和16.5%相比,分别下降22.7和6.5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的资金状况和销售形势有所好转。亏损企业182户,比一季度减少17户,亏损企业亏损额5.6亿元,同比下降11.4%。
积极对接张江发展战略,有序推进园区特色化发展。
上半年,两大市级工业园区落地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06.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量的比重为26.6%。
市场消费繁荣稳定。
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4亿元,同比增长10.6%。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7.9亿元,增长12.2%,其中,汽车零售50亿元,增长21.4%,互联网零售29.5亿元,增长38.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5亿元,下降9.5%。市场成交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市场成交额(不含钢材市场)131.3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成交额10.3亿元,增长49.6%;家具市场成交额10.1亿元,增长28.0%;蔬菜市场成交额68.5亿元,增长15.7%;农产品综合市场成交额12.8亿元,增长26.3%。
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
上半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6.9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7.5%,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2.8%;施工面积1061.7万平方米,下降0.9%;房屋竣工面积153.6万平方米,增长1.3倍;商品房销售面积95.5万平方米,下降8.0%;商品房销售额154.8亿元,增长11.1%。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上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额39.9亿元,同比增长91.0%,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的41.1%,比重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其中罗店和顾村大型社区完成投资额18.1亿元,占保障性住房投资总量的45.3%;施工面积384.8万平方米,增长39.1%,占房地产施工面积的36.2%,比重提高10.4个百分点,其中罗店和顾村大型社区占42.8%。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上半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166元和1351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5%和10.1%。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上半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分别增长7.5%和9.4%,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1.6%和17.8%。
(三)转型发展实现三个“进一步”
三产比重进一步提升。
第三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三产比重达到57.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各主要行业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和10.3%;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2%和8.8%。区级税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3.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13.5%和7.8%。
新兴经济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继续加快。
1-5
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3.7%。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6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70.1亿元,增长27.3%;生物产业产值8.2亿元,增长29.4%。服务业项目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上半年引进注册资金5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84户。其中,商务服务业38户,注册资金43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户,注册资金14.1亿元。上海仪电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明石北斗(上海)创业投资中心等注册资金均超过5亿元。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上半年,主要景点接待游客379.8万人次,同比增长8.3%;实现营业收入6286万元,增长70.6%;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共靠泊51艘次大型国际邮轮,进出港旅客达到23.3万人次。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增加。1-5月,专利申请总量2088件,专利授权总量1672件。
转型发展进一步取得成效。重点地区转型继续推进。
滨江战略发展、邮轮港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吴淞工业区转型等战略规划初步形成;南大地区国有企业实现100%进场评估,征收补偿、动迁安置房建设、市政绿化等工作按节点推进。“三园”发展集聚效应提升。至6月底,上海智力产业园(含智力园、智华园等五园)、复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三园”入驻单位数1925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1.5%;上半年实现税收2.3亿元,其中区级税收7342万元。平台经济加快发展。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上海大宗商品信息中心等新兴产业平台投入使用,上海国际酒类贸易中心、上海木材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进一步提升平台经济的公共服务功能。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一季度,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22%,降福居各区县首位。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能呈平稳下降态势,累计用能量25.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6%,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0811吨标准煤,下降3.9%。
三、经济发展中须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形势仍然严峻
上半年,全区工业销售产值增长
12.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
14.5%
。但
剔除去年新注册的两家宝钢企业带来的增量,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
6.3%
,降幅尚未明显收窄。
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降势依旧。
汉虹精密受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打压的影响,上半年销售产值继续大幅下滑;受全球干货箱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三大集装箱企业产值同比减少近
10
亿元;受市场需求缩减影响,上海杨行铜材有限公司和上海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产品滞销,产值减少
3.8
亿元。另外,上半年,本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回落,至
6
月份为
46.4%
,今年以来首次低于
50%
的临界值。除生产指数为
50.5%
,略高于临界值以外,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等均回落至临界值以下,预示着未来企业开工率可能进一步降低,工业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重大项目投资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上半年,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下降转为增长,但重大项目开工率仍然较低。去年以来集中启动的
156
个重大项目,至
6
月底,实际开工有投资额的有
63
个项目,开工率
40.4%
;今年上半年集中启动的
56
个项目中,实际
开工的仅6个,还有部分原定6月份开工的项目由于手续不全或尚无施工许可证等原因还未实际开工,给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全年完成350亿元投资目标带来一定压力。
(三)以钢材贸易为主的商务楼宇税收出现明显下降
据统计,上半年钢材批发业实现销售额811.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5%,钢材批发业实现区级税收1.8亿元,下降10.7%。 “一带三线”服务业载体中安信商业广场(D楼)、上海钢铁金融产业园税收降幅分别达到89.1%和46.0%,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商务楼宇中入驻单位50%以上为钢贸企业,而去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钢材交易额有较大幅度回落,导致以钢贸企业为主的楼宇税收也出现明显下滑。
四、建议
(一)进一步抓产业发展
虽然近年来区级税收中房地产业所占的比重超过40%,但是从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贡献看,服务业、工业等产业对经济总量和就业的贡献更大,是确保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只有这些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了,才能促进国家税收增加和居民收入增加。关注和服务好重点企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服务业载体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抓好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宝山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抓项目投资
完成全年投资目标的关键是重大项目要按时开工、有序推进。区有关部门要主动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稳妥推进项目方案设计审批、用地动迁和环评等行政许可申请,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为企业破解问题和困难,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
(三)进一步抓招商引资
分析我区近年来服务业载体的发展情况,虽然由于钢贸市场的低迷,使得以钢材贸易企业为主的安信商业广场、
上海钢铁金融产业园
等商务楼宇产出有所下降,但
以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科技文化类企业为主的复旦软件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外环信息产业园等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因此,我区的招商引资应继续围绕信息服务、现代商贸、旅游及邮轮服务、专业服务、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六大重点产业和机器人、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
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集聚区、特色园区、重点楼宇等载体,积极引进符合宝山发展导向的优质企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