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运行平稳,后续仍需挖潜——2018年一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简析

宝山区统计局 2018-04-27

今年以来,全区商贸市场运行良好,一季度,实现商品销售额1088.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26亿元,增长7.0%。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判断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增速有所回升

2018年一季度以来,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26亿元,增长7.0%,增速比1-2月加快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148.96亿元,增长5.4%,住宿餐饮业实现15.29亿元,增长26.1%。

(二)消费品市场增速与市及先进区有差距

如图1所示,自2010年以来,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下滑态势,2010年增速高于全市2.6个百分点,高于闵行3.4个百分点,高于嘉定8.7个百分点;至2017年,我区增长下滑至3.8%,低于全市4.3个百分点,低于闵行1.8个百分点,低于嘉定1.7个百分点。至2018年1季度,尽管我区增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全市0.6个百分点,低于闵行0.6个百分点,低于嘉定6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节假日效应凸显,购物中心人气集聚

一季度除了元旦、春节、元宵等传统佳节外,我区特有的“樱花节”也拉开了序幕。据报道,3月16日-4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樱花节”接待游客超166万人次,创历年新高,仅3月24-25日2天接待客流就超过30万人次,对顾村公园周边的绿地正大天地带来了人气。而龙湖天街自去年12月中旬开业后,人气爆棚,据统计,1-3月实现营业额近2.2亿元,带来零售额约1.5亿元。

(二)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餐饮消费不断升级

1-3月,全区实现餐饮零售额9.63亿元,增长1.2倍。究其原因,一是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据统计,1-3月宝山区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4元,增长9.1%,连续3个季度增速保持在9%以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二是随着居民消费理念的不断更新,各类餐饮“网红”的层出不穷,居民的餐饮模式也从原来的传统的圆桌餐饮逐步转向个性餐饮,如一点点、左庭右院、捞王、汉拿山等网红餐饮店纷纷入驻宝山,较大程度刺激了我区本地的餐饮消费。

(三)大型市场能级释放,水产品市场一枝独秀

1-3月,全区109个市场实现成交额124.17亿元,增长12.5%,自去年铜川路水产品市场关闭后,大量的水产品批发户和零售户集聚到了江杨水产品市场和江阳水产品市场,并且经营规模日益壮大,两大水产品市场1-3月实现成交额46.71亿元,增长41.4%,占全区市场成交额的比重达到37.6%。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困难

(一)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缺乏新的消费热点

今年以来,全市的车市扭转了上年负增长的态势,1-3月,全市实现汽车零售额440.05亿元,增长6.0%;而我区一季度实现零售额28.31亿元,仅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多家4S店受到土地规划、企业自身等原因迁出宝山,造成汽车零售额的下滑,据统计,迁出我区的5家汽车4S店上年一季度实现零售额近5000万元,而全年实现零售额近3亿;二是全区有24家4S店零售额较去年有所下滑,影响零售额超4亿元;三是全市汽车零售的增长有赖于新能源汽车的拉动,根据新能源扶持政策规定,2月12日至6月11日过渡期内按照0.7倍补贴,略高出6月12日新政正式实施后的补贴,因此,预计较多消费者会在上半年释放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而纵观我区,没有特别大型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我区的汽车零售并未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红利。

(二)互联网零售受个别企业影响较大

一季度,全区有互联网零售业务的企业共17家,比上年增加5家,实现互联网零售额8.23亿元,增长12.0%,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但从长远看,实现亿元以上的仅2家,而去年的龙头企业爱回收由于经营模式的转变直接导致企业零售额的大幅下滑,预计影响全年互联网零售额5-6亿元。

综上所述,2018年消费品市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存在一定困难,建议相关部门大力引进新商业模式的零售企业,如盒马鲜生、苏宁易购等新商业网点;另一方面街镇要加强商务楼宇的在地统计,确保新的商业企业及时纳入统计。

本区域包含关怀版按钮、无障碍按钮、智能问答按钮、微信公众号按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