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基层医疗建设和卫生服务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是基层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方便就医、减轻费用负担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解奉贤区群众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需求,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奉贤区卫计委委托国家统计局奉贤调查队开展专项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3003份。其中,纸质问卷调查采用随机等距抽样原则,有效问卷2003份,电子问卷依托问卷星平台进行调查,有效问卷1000份。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是1601名(53.3%)受访者对于一般性疾病不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进行就医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其诊疗技术不足(74.2%)、诊疗设备简陋(72.1%)、药品品种少(62.0%)、不了解(41.9%);二是倾向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就医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占比为66.7%,该比例约是青少年群体的2.2倍,中青年群体的1.6倍;三是不同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但“常见病及时诊疗”、“急诊及时诊疗”、“健康教育指导”三项为普遍且较高的需求;四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引起关注,在594名身体状况较差的受访者中,慢性病患者占比为66.8%。
一、调查基本概况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共有3003名,其中男性占比为46.7%,女性占比为53.3%;青少年占比为7.1%,中青年占比为66.3%,老年人占比为26.6%;农业户口占比为39.2%,非农户口占比为60.8%;居保占比为37.2%,城保占比为52.2%,商业医疗保险占比为2.8%,其它医疗保险占比为4.8%,还有3.0%未参保;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35.9%,大专以下学历占比为64.1%;街镇分布较均衡,南桥镇占比较多,为20.0%,其余街镇占比为7%-10%。
(二)八成受访者身体健康,因慢性病需定期诊疗者需引起关注
调查显示,受访者身体整体健康,40.0%表示身体非常健康,很少去医院;40.2%表示身体健康,因为一些小毛病偶尔去医院;还有594名受访者表示身体状况较差,经常去医院,占比为19.8%。其中397名受访者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定期诊疗,占身体状况较差受访者的比重为66.8%。
分年龄来看(见图1),受访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年龄呈反比。在213名青少年中,有8名受访者身体状况较差,需要经常去医院,占比为3.8%,其中有3人因慢性病需定期诊疗。其余205名青少年表示身体健康,73.2%表示很少去医院,23.0%表示因小毛病偶尔去医院。
在1991名中青年中,46.0%表示身体健康,较少去医院,43.0%表示身体健康,因为一些小毛病偶尔去医院,还有218名受访者表示身体状况较差,需要经常去医院,占比为11.0%,其中135名受访者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定期诊疗。
在799名老年人中,16.3%表示身体健康,较少去医院,37.7%表示身体健康,因为一些小毛病需要偶尔去医院,还有368名受访者表示身体状况较差,需要经常去医院,占比为46.0%,其中259名受访者是由于慢性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定期诊疗。
图1 不同年龄人群身体健康状况
(三)三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受访者就医首选医疗机构,超六成老年人更倾向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就医
调查显示,在问及“对于一般性的疾病您通常去哪类医疗机构进行就医”时,超三成受访者选择三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分别为36.5%、34.5%。选择二级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的占比分别为15.4%,12.2%。选择私人医疗机构和其它医疗机构就医的占比较少,分别为0.6%、0.8%。
调查显示,不同人群对就医机构选择的倾向性也有所不同,青少年倾向于选择三级医疗机构进行就医,占比为47.4%,中青年倾向于选择三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就医,占比分别为41.5%、32.3%。老年人倾向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就医,占比为43.3%,其次为村卫生室,占比为23.4%。
图2 不同年龄人群对一般性疾病主选医疗机构类型
二、不同年龄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在列出19项社区卫生服务中,3003名受访者对“常见病及时诊治”、“急症及时诊治”的需求度最高,表示很需要或需要的占比分别为92.8%、91.8%;其次为“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保健”,占比分别为91.0%、89.9%。而受访者对“安宁服务”、“移动支付”、“心理咨询”的需求度最低,占比分别为69.5%、71.3%、77.4%。
(一)青少年对“预防接种”、“常见病及时诊治”、“急诊及时诊治”、“健康教育指导”、“儿童保健”需求度较高
调查显示,在213名青少年受访者中,对“预防接种”、“常见病及时诊治”、“急诊及时诊治”、“健康教育指导”、“儿童保健”整体需求度最高,表示很需要或需要的占比分别为93.9%、92.0%、91.6%、91.6%、89.7%。值得关注的是,受访者对“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表示很需要的占比较高,分别为47.4%、41.3%。
(二)中青年对“常见病及时诊疗”、“急诊及时诊疗”、“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保健”、“妇女保健”需求度较高
调查显示,在1991名中青年受访者中,对“常见病及时诊疗”、“急诊及时诊疗”、“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保健”、“妇女保健”需求度较高,表示很需要或需要的占比分别为94.0%、92.9%、91.8%、90.0%、89.9%。
(三)老年人对“老年保健”需求度最高,其次为“常见病及时诊疗”、“急诊及时诊疗”、“健康教育指导”
调查显示,在799名老年人受访者中,对“老年保健”需求度最高,占比为92.0%,且表示很需要的占比依然最高,为38.4%。对“常见病及时诊疗”、“急诊及时诊疗”、“健康教育指导”表示很需要或需要的占比分别为89.9%、89.0%、88.9%。
三、对策及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要想真正满足群众需求,为我区群众提供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还需要多措并举、精准发力。
一是完善医疗设施,提升诊疗服务。一方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的硬件投入,完善医疗基础设备,特别对于一些常见病和急病的诊疗,需要匹配相应的检测和治疗设备。另一方面,组织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力度,邀请三级医院专家进行授课和临床指导,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诊疗技术和水平。同时,增加基层药品种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如北京海淀区对社区医院积极探索新型药品供应保障制度,配备105种慢性病用药,建立短缺药品登记制度,还探索建立“虚拟药房”,在药房面积不变、人员不增、投入不增的前提下实现了机构可供药品品种和药房调剂能力的倍升。
二是提供精准服务,满足群众需求。一方面,加强常见病、急诊及时诊疗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附近人群的健康及诊疗需求。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精准服务,满足健康需求,如针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可以分别加强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保健等方面的卫生服务。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提供健康指导。一方面,加强对基层医疗服务政策的宣传,通过纸质宣传和新媒体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庭医生制度、大病救助、慢病防治、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求助、“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以及政策办理流程、办理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可以设定固定“健康日”,实行“1+N”坐诊方式,组织全科医生或领域专家轮流坐诊,针对不同的健康问题为群众提供指导,对群众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就医就诊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四是重视慢性病患者,加强专项服务。提高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可以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模式,加强对患者连续、规范的全程管理。如武汉市汉水服务中心整合优势资源,专门设立“糖尿病管理专科”,联合大医院,将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从药物、运动、饮食等方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通过健康教育加深居民对于糖尿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