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2017年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发展报告
——人才总量止降回升、高素质人才有所流失

闵行区统计局 2018-11-08

为进一步了解闵行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状况,国家统计局闵行调查队联合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区内313家非公企业开展了人才资源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五年来,闵行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总量首次止降回升,但青年人才占比呈下降趋势;人才队伍整体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高学历人才有所流失,中高级人才占比呈先升后降趋势。

一、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总体情况

1、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中人才占比39.5%

2017年,闵行区非公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72.0万人,人才总数为28.5万人,占比39.5%。

2、男性人才占比60.6%

从性别看,男性人才17.3万人,占比60.6%;女性人才11.2万人,占比39.4%。

3、35岁及以下人才占比39.9%

从年龄结构看,35岁及以下人才11.4万人,占比39.9%;36-40岁人才6.2万人,占比21.8%;41-45岁人才3.7万人,占比12.9%;46-50岁人才3.1万人,占比10.7%;51-54岁人才1.6万人,占比5.6%;55岁及以上人才2.6万人,占比9.1%。

4、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36.1%

从学历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1.6万人,占比5.7%;大学本科学历人才8.7万人,占比30.4%;大学专科学历人才9.0万人,占比31.7%;中专及高中学历人才6.4万人,占比22.6%;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才2.7万人,占比9.6%。

5、专业技术人才占比45.7%

从人才类型看,经营管理人才15.7万人,占比55.1%;专业技术人才(含在管理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3.0万人,占比45.7%;技能人才2.4万人,占比8.4%。复合型人才(既是经营管理人才,又是专业技术人才)2.6万人,占比9.2%。

6、中高级人才占比48.1%

从人才结构看,高级人才5.3万人,占比18.8%;中级人才8.4万人,占比29.3%;初级人才17.4万人,占比61.1%。

二、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发展特点

1、从业人员总量持续下降,人才总量止降回升

从近五年数据看,闵行区非公企业从业人员总量持续下降,近两年降幅逐渐收窄;人才总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2013年开始逐年下降,但降幅逐渐缩小,直到2017年止降回升,首次实现人才总量上涨(见图1)。

人才占比同样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2013年占比36.5%降到2015年占比35.9%,之后一路攀升到2017年占比39.5%。

2、青年人才占比呈下降趋势

从近五年数据看,闵行区非公人才中,35岁及以下人才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13年占比45.8%下降到2017年占比39.9%;36-45岁人才占比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占比29.8%提高到2017年占比34.7%;46-54岁人才占比呈现先上升后逐渐趋稳的态势,从2013年占比13.8%提高到2015年占比16.3%,到2017年占比稳定在16.3%;55岁及以上人才占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2013年占比10.6%下降到2015年占比6.7%,之后一路回升到2017年占比9.1%(见表1)。

 

3、人才队伍整体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高学历人才有所流失

从近五年数据看,闵行区非公人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占比56.9%提高到2017年占比67.8%,人才队伍整体文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大学专科学历人才的增加,由2013年占比23.0%提高到2017年占比31.7%,而大学本科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学历人才有所流失(见表2)。


4、技能人才流失严重

从近五年数据看,闵行区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比稳中有升,从2013年占比50.2%提高到2017年占比55.1%;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趋于稳定,从2013年占比42.8%提高到2014年占比45.8%,之后一路小幅升降,到2017年占比45.7%;技能人才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13年占比13.1%下降到2017年占比8.4%;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从2013年占比6.2%提高到2016年占比9.9%,之后小幅回落到2017年占比9.2%(见表3)。

5、中高级人才占比呈先升后降趋势

从近五年数据看,闵行区中高级非公人才占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高级人才从2013年占比23.0%下降到2017年占比18.8%,中级人才从2013年占比27.3%提高到2016年占比32.1%,之后回落到2017年占比29.3%;初级人才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从2013年占比55.9%下降到2014年占比53.1%,之后一路攀升到2017年占比61.1%(见图2)。

6、非公人才中党员占比下降

从近五年数据看,闵行区非公企业党员人才总量及占比均有所下降,党员人才总量由2013年2.9万人下降到2015年2.0万人,2016年短暂回升到2.6万人,2017年再次下降到2.3万人;党员人才占比由2013年9.2%下降到2015年7.3%,2016年短暂回升到9.4%,2017年再次下降到8.1%(见图3)。

三、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发展的建议

1、坚持党管人才,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根据党管人才的原则,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发现、引导、团结各类优秀人才。企业党组织要制定企业发展党员人才计划,积极将条件成熟的非党员优秀人才、技术骨干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技术骨干,把优秀党员人才培养成中层管理人员;设立“党员示范岗”,引导每个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身作则,争做岗位标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才申请加入党组织,以党建带动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2、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引导企业献言献策

建立政府与非公企业间的沟通机制,由相关部门领导定期约谈企业家代表与优秀人才代表,听取他们对各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在企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对他们反映的问题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应认真梳理研究并及时反馈。

3、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渠道引进人才

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各大高校为非公企业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为非公企业引进紧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学历人才提供居住证办理及积分、居转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便利。由非公企业税收提取一定比例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对当前重点发展行业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

4、政校企联合办学,共同培养人才

政府牵头,联合部分高校、优秀企业共同帮助区内各非公企业培养人才。培养内容为党建与业务相结合,培养方式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由政府相关部门党务干部担任党务讲师、高校教师担任业务讲师,教学完成后,再将学员安排到各优秀企业实践,并由业务骨干带教,充分发挥优秀企业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

设立非公人才库,为每位学员建立个人档案,培训完成后持续跟踪学员发展情况,将业绩突出、口碑良好的中青年优秀人才纳入领军人才计划进行培养,并定期与用人单位沟通人才发展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经营管理人才指在单位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员;专业技术人才指符合专业技术职务准入资格要求的在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工作的人员;技能人才指单位中在生产或服务一线从事技能操作并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或能力的人员。

高级人才包括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正高级及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人才包括中级经营管理人才、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初级人才包括初级经营管理人才、初级及未定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中级、初级人才均含复合型人才,因此占比之和超过100%。

 

本区域包含关怀版按钮、无障碍按钮、智能问答按钮、微信公众号按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