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回升

上海市统计局 2001-12-31

7月份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回升

   今年以来,本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呈现出较明显的“U”字形走势特征。即2、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呈微幅下降状态,4-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均比去年同月微涨0.2%,而7月份价格总水平上涨1.5%,比上月提高了1.3个百分点,成为今年以来价格涨幅最高的一个月。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特征是:

  

  一、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消费品价格

   7月份消费品价格(指扣除服务项目以外的全部商品零售价格)止跌回升,与去年同月相比微涨0.1%;服务项目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6.8%,涨幅明显高于消费品价格。服务项目价格持续保持较高的涨幅,主要原因是受去年8、9月份房租、水费、液化石油气收费价格上调、以及去年9月份托幼费和非义务教育学杂费价格上调等的滞后影响所致。

  二、食品类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今年1-7月份,各月的食品类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其变动幅度形成了一个由降转升的走势,其中2月份食品类价格的降幅为5.8%;6月份食品类价格止跌微升,上涨0.2%;7月份食品类价格回升幅度加大,上涨3.3%,涨幅较上月上升了3.1个百分点,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1.3个百分点,为各分类指数中最大。

  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菜类、干鲜瓜果、水产品等三类价格的拉动。其中,菜类价格涨幅高居首位,比去年同月上涨46.9%,仅此项就影响食品类价格上升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由于本月受连续十多天高温天气以及暴雨袭击等因素影响,令鲜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中,青菜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2倍、大白菜上涨90.9%,毛豆、茄子、西红柿等茄瓜果类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扬,涨幅在57%-79%之间。其次是干鲜瓜果类价格上涨8.3%,主要是由于西瓜、苹果、桃子等鲜瓜果受季节性变动因素影响,价格比去年同月上升幅度较大所致。再次,受禁渔期影响,部分海水鱼上市量明显减少,使水产品类价格比去年同月上升3.1%。上述三类价格上涨共影响食品类价格指数上升5.2个百分点,

  

  三、居住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仍保持较高的涨幅

   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个分类指数中,居住类价格涨幅仍高居首位,与去年同月相比上涨3.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涨幅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受去年8、9月份房租、水费、液化石油气收费价格上调的滞后影响,导致7月份的房租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上涨20%、水费价格上涨17.1%、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15.4%。

   由于受去年9月份托幼费和非义务教育学杂费价格上调的滞后影响,以及今年2月份有线电视收费和去年9月份部分公园门票价格上调的滞后影响,使7月份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比去年同月上升3.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托幼费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上涨38.5%,非义务教育学杂费价格上涨16.7%,有线电视收费价格上涨27.5%,公园门票价格上涨22.5%。

  

  四、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等五个价格大类指数下降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降幅最大,为3.2%。随着医保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继续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尤为重要,因此在进一步加大整顿药品价格力度的同时,今年以来国家已先后几次调低部分西药最高零售价格,致使7月份西药类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下降12.4%。而7月23日部分中成药最高零售价格的再次降价,使得牛黄解毒片调后价比调前价下降幅度为3%,党参下降幅度为18.2%。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下降幅度也较大,为2.8%。主要是由于部分家具、空调、微波炉等家庭设备仍受“买方”市场格局影响,价格屡次促销降价所致。

   由于继续受汽油、柴油等车用燃料价格下调,以及交通、通信工具价格下滑的影响,使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比去年同月下跌1.6%。此外,衣着类、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也分别比去年同月下降0.5%和0.6%。

  

撰稿:陈曦静 核稿:包蓓英

  

 

本区域包含关怀版按钮、无障碍按钮、智能问答按钮、微信公众号按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