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上海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7月份,本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再创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市场销售稳中有升;价格水平低位运行。
一、经济总量
7月份,本市国民经济在上半年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初步测算,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月增长10.4%。1-7月,全市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10.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主要特点:
1、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其中,建筑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成为本月亮点。7月份,全市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193.66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3.1%,增幅比上年同月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呈加速发展态势。第二产业快速增长主要靠工业和建筑业共同支撑。7月份,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6.9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3%;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73亿元,增长15.1%。
2、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有所回落。7月份,全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08.82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8.1%,增幅比上年同月减少2.7个百分点,比上月减少2.1个百分点。主要因为证券市场持续低迷,股票交易量缩减使金融保险业增长速度大幅度回落所致。7月份,全市完成金融保险业增加值57.78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0.9%,增幅比上年同月减少9.4个百分点,比上月减少6.8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7月份,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6%,比上年同月提高1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0%,比上年同月减少1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出第三产业19.6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
7月份,本市工业系统克服持续高温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因素,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销率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再创新高。
7月份,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6.9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5.08亿元,增长15.6%。1-7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98.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74.79亿元,增长20.4%,增幅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主要特点:
1、重工业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7月份,本市轻工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8.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15.5%,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6.6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产值比上年同月增长4.7%,重工业完成产值增长22.5%,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17.8个百分点。
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增长仍居首位。7月份,在各种经济类型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比上年同月增长22.6%,比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增幅高出4个百分点以上。
3、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7月份,全市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07.04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4.9%,产销率达到98.1%,为今年前7个月中产销率水平较高的月份。
4、出口交货值下降幅度加快。受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本市工业对外出口下降的速度有所加快。7月份,全市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109.24亿元,比上年同月下降6.7%,下降幅度比上月扩大6.5个百分点。
5、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大幅度提高。1-7月,本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1.95,比上年同期提高15.8点,创历史新高。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23万元/人;总资产贡献率为8.9%,比上年同期提高0.7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6.76%,提高0.7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73%,减少3.32个百分点。1-7月,本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5.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占全市利润总额的58.8%。
三、需求情况
1、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速度继续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完善。
1-7月,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5.3个百分点,比1-6月提高0.7个百分点,继续呈现上升势头。主要特点:
一是基本建设投资保持增长势头。1-7月,本市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13.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比1-6月提高3个百分点。
二是更新改造投资快速增长。由于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宝钢集团公司、上海电信局、市政工程管理局等单位完成更新改造投资同比增长较快,7月份,本市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0.02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63.8%,增幅比上年同月提高81.6个百分点。1-7月,本市更新改造投资累计完成157.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3.3个百分点。
三是第三产业投资力度有所加强。1-7月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93.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比1-6月扩大2.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0.3%。
2、吸收外资:吸收外资保持稳定,质量进一步提高。
7月份,本市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76个,比上年同月下降6.4%;签订合同金额5.63亿美元,增长4.2%;实际到位金额3.67亿美元,增长64.5%。(1)从投资国家(地区)看,日本在本市的投资额最高,为1.7亿美元,占当月全部外商投资合同金额的30.2%;其次是香港,为0.82亿美元,占14.5%;英属维尔京群岛以0.68亿美元列第三位,占12.1%。1-7月,在沪投资合同金额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日本(11.15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7.58亿美元)、香港(4.87亿美元)、美国(4.68亿美元)和凯曼群岛(2.75亿美元)。(2)从投资项目看,7月份,本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4个,合同金额4.13亿美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73.4%。1-7月,本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11个,合同金额32.14亿美元。(3)从投资的产业看,7月份,本市第二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3.19亿美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56.6%;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2.43亿美元,占43.2%;第一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0.01亿美元,占0.2%。
3、消费品市场:市场销售稳中有升,价格水平低位运行。
针对暑期学生文化消费和夏季高温季节消费的特点,商业系统调整商品结构,有力地保证了夏令商品的销售。全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4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6.2%,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6.6%。主要特点:
一是吃、穿、用商品销售全面增长。7月份,本市吃、穿、用的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53.75亿元、17.57亿元和7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月增长5.3%、6%和6.7%。(1)吃的商品中,主副食品供需基本平衡,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滋补保健食品和假日休闲食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食用品。单就上海第一食品商店统计,7月份,各类滋补食品销售额为107.94万元,比上年同月增长51.9%。(2)穿的商品中,时令服装季节打折、让利促销已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一种常规手段,所以衣着类商品的销售一直处于一种平稳增长态势。(3)用的商品中,受商品房旺销、取消电话初装费和手机入网费以及学生暑假开始等因素的影响,当月用的商品销售畅旺,增长幅度居首位。其中,仅电话机和手机的零售量就分别比上年同月增长15.3%和72.9%。
二是非公有制商业企业的零售额增幅继续高于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7月份,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和股份有限公司商业企业分别实现零售额4.49亿元、4.05亿元和22.8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月增长64.3%、55.6%和43.9%。国有商业企业和集体商业企业分别实现零售额47.29亿元和35.0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4.4%和3.6%。
三是区、县销售实现同步增长。7月份,本市市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9.8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6.2%;郊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51亿元,增长6%。
在市场销售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本市市场价格水平仍在低位运行。7月份,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平均水平下降1.5%。在居民消费价格八大分类中,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0.7%和2%以外,其余六类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3%。
4、对外贸易:外贸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减缓。
针对世界经济增速放慢、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造成的出口困难,本市外贸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采取措施在力保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实施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国际市场,使外贸出口实现平稳增长。7月份,本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月增长4.8%,增幅比上年同月减少24.6个百分点。1-7月,本市累计外贸出口159.8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27.1个百分点。主要特点:
一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领先增长。1-7月,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92.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高出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增幅15.3个百分点。
二是主要出口市场全面增长。1-7月,本市对日本的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8%;对欧洲地区的出口额增长22.9%;对美国的出口额达34.34亿美元,增长13.3%;对香港地区的出口额达 15.64亿美元,增长30%。
三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1-7月,本市机电产品完成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52%。
四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1-7月,本市高新技术产品完成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