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数增长 结构变化明显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市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中,着力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就业人数持续增长。本市就业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市从业人数持续增长,城镇从业人数比重上升
近两年来,本市十分重视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就业,使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从业人数持续增长。
据统计,200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为752.26万人,比1999年末增加18.5万人,增长2.5%,平均每年增加9.2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数497.26万人,比1999年末增加21.18万人,增长4.4%;城镇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的66.1%,比1999年末上升了1.2个百分点(见表一)。
表一 :全市从业人数变动情况表
2000年末
|
2001年末
|
|
全市从业人员(万人) |
745.24
|
752.26
|
比上年末增加(万人) |
11.48
|
7.02
|
比上年末增长(%) |
1.6
|
0.9 |
其中:城镇从业人数(万人) | 489.64 | 497.26 |
比上年末增加(万人) | 13.56 | 7.62 |
比上年末增长(%) | 2.8 | 1.6 |
占全市从业人数比重(%) | 65.7 | 66.1 |
二、其他经济从业人数队伍不断扩大
2001年末,由于国有和集体经济(含农村集体)企业改制转轨,从业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减少14.52万人和6.54万人,其他经济(港澳台、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个体、私营和其他劳动组织)的从业人数,比上年末增加28.08万人,上升10.3%;其他经济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的40%,比上年末上升了3.4个百分点,国有、集体经济分别减少2.2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见表二)。
表二
2001年末按注册类型划分的从业人员
|
|||
从业人员数(万人) | 比上年末增加人数(万人) | 比上年末增长% | |
全市合计
|
752.26
|
7.02
|
0.9
|
国有经济
|
184.11
|
-14.52
|
-7.3
|
集体经济
|
267.14
|
-6.54
|
-2.4
|
其他经济
|
301.01
|
28.08
|
10.3
|
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其他经济从业人数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2001年末,个体劳动者达到27.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2.68万人,增长10.9%。其中城镇个体劳动者有10.78万人,增加1.51万人,增长16.3%。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97.89万人,增加46.97万人,增长31.1%。其中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8.35万人,增加30.12万人,增长51.7%。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容量,促进了社会稳定。至2001年末,本市个体、私营经济安置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达6.49万人。
三、就业重心加快向第三产业转移
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过程中,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规模不断扩大,接纳和吸收社会劳动力能力明显增强。2001年末,全市第三产业人数355.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7万人,增长3.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从近两年的发展变化看,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体。2000年末,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第二产业人数多29.73万人,2001年末多45.2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量的比重已从1999年末43%,上升到2001年末的47.2%。
从国民经济16个行业的就业情况看,2001年末,第三产业内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人数最多,比上年末增加9.01万人,增长9.7%;金融业增幅最大,比上年末增加1.17万人,增长11.8%。
四、非正规就业和自由职业人数迅速增加
本市各级政府努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根据社区服务配套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提倡自由职业。家政服务、护工、家电维修等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及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劳动组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非正规就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人数迅速增加。2001年末,非正规就业和自由职业人数为26.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3万人,增长44.7%。其中:非正规就业人数比上年末增加了4.74万人,增长40.6%;自由职业者增加3.56万人,增长51.7%。
五、城镇单位中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增势不减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单位中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发生较大的变化。2001年末,本市城镇单位(不包括乡镇、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下同)共使用农村劳动力人数19.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9万人,增长3.7%。与1999年末比,增加了2.68万人。城镇单位中农村劳动力人数的比重从1999年末的4.5%上升至2001年末的5.7%,增加了1.2个百分点。从行业结构看,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
六、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上升,流动加快
科技人员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末,本市城镇单位的在岗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包括机关)人数为78.59万人,占在岗职工人数的27.1%,比上年末增加了0.9个百分点。
专业技术人员加速从城镇国有、集体经济单位向其他经济单位流动。2001年末,国有、集体经济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分别比上年末下降7.1%和4.9%,占全部专业技术人数的比重分别减少了3.6个和0.2个百分点。其他经济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增长14.3%,比重增加了3.8个百分点。
撰稿:山凤祥 核稿:刘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