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情况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技创新的主线,狠抓两个“点”,即: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同时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在科技投入,新产品研制开发、专利申请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显著。
一、科技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根据2001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年报资料显示,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相对减少,但整体素质提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140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为761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50万人,比上年减少0.9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4.09万人,减少0.24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达到62.9%,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二、科技活动经费中企业自筹的比重逐年上升
2001年,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开发经费资金筹集达128.55亿元,比上年增加5.91亿元,增长4.8%。其中国有企业18.86亿元,减少24.5%;集体企业0.20亿元,增长42.9%;股份制企业17.61亿元,增长28.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89.33亿元,增长9.0%;其他企业2.55亿元,增长39.4%。
从筹集资金结构分析,企业自筹资金112.28亿元,比上年增加8.58亿元,增长8.3%,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87.4%,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政府拨款1.39亿元,比上年减少0.4%,占筹集总额比重1.1%,与上年持平;金融机构贷款11.60亿元,比上年减少19.7%,占筹集总额比重9.0%,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
三、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稳步增长
2001年,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05.16亿元,比上年增加4.38亿元,增长4.3%。其中,内部支出92.87亿元,占经费支出总额的88.3%,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外部支出12.30亿元,占支出总额比重11.7%,提高2.6个百分点。
1、从企业行业分组来看,科技经费投入相对集中在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29.33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68亿元)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96亿元),分别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的27.9%,21.6%和7.6%。这三大行业的科技经费支出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的近六成。与上年比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科技经费投入增长幅度最大,达36.6%(见下表)。
2001年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情况
行业
|
经费支出(亿元)
|
比重(%)
|
比上年增长(%)
|
大中型工业企业合计 |
105.16
|
100
|
4.3
|
其中: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
29.33
|
27.9
|
36.6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22.68
|
21.6
|
4.0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7.96
|
7.6
|
-21.8
|
2、从企业规模上看,87.7%的科技活动经费集中在资产及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3、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结构来看,R&D经费投入增长较快。2001年,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达到38.73亿元,比上年增加7.75亿元,增长25.0%;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41.7%,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0.77%,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从R&D经费投入的结构来看,主要集中于试验发展研究。其中,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36.57亿元,占R&D经费支出的94.4%;应用研究经费支出2.16亿元,占5.6%。
4、从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结构来看,2001年,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与境外机构进行合作开展科技活动支付经费大幅上升,达到7.78亿元, 比上年增加5.58亿元,增长2.54倍,占外部支出比重达到63.3%。另外,对国内独立研究院所进行合作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0.61亿元,对国内高等学校支出1.21亿元, 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科技活动支付的经费2.69亿元,分别占外部支出比重为4.9%、9.9%和21.9%。
四、企业办科技机构科研综合条件较好
2001年,本市140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179家企业建立了科技机构,企业办科技机构数达到217个,其中有经常性开发任务的204个,有一定测试条件的205个,有稳定经费来源的199个。
企业办科技机构中有科技活动人员1.73万人,占全部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26.7 %,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1.11万人,比上年增长5.6%。企业办科技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2.19 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占全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30.6%,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每个机构平均科技经费支出1483.6万元,机构内科技人员人均经费18.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8%和32.9%。机构内科技人员的人均科技经费比没有科技机构的企业科技人员的高出28.3%。
五、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增长较快
2001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为75.74亿元,比上年增长0.6%;技术引进经费支出45.88亿元,增长17.6%;购买国内技术支出8.17亿元,增长8.8%。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中用于引进技术资料及关键设备的支出为32.27亿元,增长38.1%;占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70.3%,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六、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化、成果化步伐加快
2001年,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现价,下同)为 1654.41亿元,比上年增长 22.1%;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4.9%,比上年提高3.4 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收入为1610.44 亿元,增长 19.1%;新产品实现利润149.02亿元,占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利润总额的22.2%。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加速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专利申请继续呈现增长态势。2001年,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1511件,比上年增长3.8%。其中,发明专利224件,占14.4%。全年专利授权数达955件,增加90.2%。
撰稿:张伟深 核稿:丁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