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上海的影响

上海市统计局 2005-03-31

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上海的影响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传出了许多重要信息,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今年国家在经济发展、制度建设以及深化改革方面的政治取向。上海应在已有的良好发展基础之上,顺应今年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围绕和切实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使上海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健增长,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一、今年全国两会的突出特点

    
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两会提出了更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发展思路。由于社会经济运行具有连续性,两会在政策安排和调控手段上也表现出连续性特点。

   &nbsp发展主线:从科学发展观到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nbsp今年两会的主线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提法最早是在去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提出。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求激发各方潜力、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注重对三农、中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的倾斜扶持。与去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五个统筹”相比,内涵更深、外延更广。

   &nbsp调控方式:强调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结合。

   &nbsp中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总结过去经济发展的经验基础上,中央强调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搞好宏观调控;要求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nbsp宏观调控:“双稳健”政策的推出。

   &nbsp宏观调控是一种总量调控,以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协调,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直接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态势。在调控政策上,今年两会上明确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过去六年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财政政策由“积极”变为“稳健”,同时强调“区别对别,有保有压”。从经济学的含义上来讲,“稳健”意味着“中性”。政策的这一转变体现了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即经济已经完全走出低迷,调控的重点是保持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逐渐减少经济对财政的依赖。这是与市场化要求相一致的。

    二、国家宏观调控对上海发展战略的影响

    
国家经济调控和引导的方向、重点、力度,对上海的宏观环境影响深远。

   &nbsp财政政策方面,“稳健”直接体现在国家将减少财政赤字198亿元,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减少至2%左右;减少增发长期建设国债300亿元,并大幅减少对新建项目的支持,充分体现了“有保有压”的特征。政策的调整源于大量的投资累计,去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在GDP的比重超过了50%。减少政府投资可以为社会资本的投入腾出空间,改变经济增长的结构。上海这两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支持世博会、产业升级项目,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投资导向。

   &nbsp货币政策方面,以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为主要的货币政策手段,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今年被设定为15%左右,稍高于去年14.6%的增长速度,从资金面上来讲依然充裕。货币调控将更多地利用利率、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以及窗口指导等方式。特别对信贷,强调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防范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保证经济安全。上海在利用货币政策控制投资规模上卓有成效。比如上海通过提高自有资金比例的方式抬高房产投资的门槛,对购买二手房以及第二套房产的贷款比例加以提高,以减少市场的需求,利用市场手段调控了房地产市场,避免过度房地产炒作。又比如通过贷款投向的倾斜性政策,引导了社会资金投向六大支柱产业等重点发展的行业,以达到优化投资结构的目的。这种通过货币政策加以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效果将在上海经济的各方面加以运用和体现。

   &nbsp非公经济作大经济发展方面,着力拓宽非公经济发展空间。两会开幕前夕出台的非公经济“三十六条”在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公平待遇,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持,改进政府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资本市场建设的大力推进,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一个重要条件。上海非公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对提高上海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活力、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nbsp区域经济方面,强调区域经济协作和发展。“长三角”区域整合了区域经济体资源,在经济发展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长三角”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和上海自身的快速发展。

    三、国家宏观调控对上海的发展环境的影响

    
1、国际环境

   &nbsp世界经济方面,2005年将延续上年的复苏态势,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的经济前景向好。进出口方面,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入,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区域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而稳定的汇率政策有利于出口,为上海的口岸出口有良好的外部条件。2004年通过上海口岸的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12.3%。但同时,中国已进入WTO后过渡期,关税将降到承诺水平,并面临取消大部分非关税措施,进一步开放服务领域。这方面,上海作为开放型城市受到的影响更大。温总理在两会上曾指出,中国的汇率政策在短期内将保持稳定,但也可能“出其不意”地调整,因此,上海必须加紧提高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同时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nbsp利用外资方面,由于全球经济的良好表现,国际资本投资有望保持增长。上海经济已经连续13年两位数字的稳健增长,对外资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上海的引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0%,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的引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接近四成。在国家要求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政策指引下,上海将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发挥积聚和辐射效应,进一步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行业,限制高能耗项目引进。虽然由于上海的商务成本相对较高等因素,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低于苏州、无锡等部分“长三角”城市。然而从外商投资的总体成本来看,上海的运营成本较低,并且“173”计划的实施,使上海对外资的吸引力依然强劲。

   &nbsp2、国内环境

   &nbsp消费方面,通过拓宽消费渠道和消费市场的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要大力提高消费比率,扩大服务性消费,增加即期消费。上海要在提高消费率上下功夫。对各类收入群体采用不同的政策措施。对高收入群体可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特别是文化消费、休闲消费等;对中等收入群体要提升消费层次,特别是服务性消费等;而对低收入群体,要增加就业、提高劳动报酬,提高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升其整体的消费总量。

   &nbsp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强调的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上海在2004年坚决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全年固定资产增长速度比一季度下降了11.5个百分点。这有利于上海投资结构的调整,从长远看有利于改变上海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不过,2004年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占GDP的比重依然达到了41.4%,虽然低于全国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10%-20%相比,投资率依然过高。因此,今年上海需要在投资总量、方向、结构上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nbsp产业结构方面,要始终坚持“两个优先”,即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抓住国际资本转移和产业转移的战略发展机遇,调整上海目前的产业结构,建立符合上海成为“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产业架构,从而不断增强上海的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和抗波动能力。

    四、国家宏观调控对上海经济走势的影响

    
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卓有成效。对土地大规模的整顿,对商业用地的市场化“招拍挂”,调整商品房贷款利率,以及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进行的“窗口指导”等调控措施,使上海经济运行的总体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虽然,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进口钢材价格上涨幅度超过70%,原材料、燃料、动力的高价格对下游的传导等,将影响上海经济的表现。但在宏观调控背景下,2005年上海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预计上海经济总体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nbsp适度增长的投资:去年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38.1%。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为25.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30.4%,都比年初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显现出宏观调控成效明显。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由于上年结转的投资规模较大,相当部分的投资项目面临收尾,预计全年投资的总规模不会很低。

   &nbsp稳定增长的消费:去年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增速略快于2003年。在政府推出的扩大就业、提高收入、稳定物价等政策引导下,今年的消费将保持增长。考虑到受消费预期、利率,以及收入差距较大,就业形式较为严峻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消费的增长特点依然是“稳定”。

   &nbsp略有降低的进出口:今年1月份,上海口岸的进口和出口增速都大幅放缓,为25%左右,这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有关,也与能源、原材料价格高涨带来的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下降有关。虽然目前国际贸易的外部环境较好,世界经济复苏对进出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2004年进出口的高增长,WTO后过渡期可能遇到越来越多的非贸易壁垒,远期汇率的不可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进出口增长速度预计将有所下降。

   &nbsp作者:上海市统计科学应用研究所李敏晖

   &nbsp2005-04-01《上海统计》2005年第3期

本区域包含关怀版按钮、无障碍按钮、智能问答按钮、微信公众号按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