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海船舶制造业高速增长

上海市统计局 2005-03-31

2004年上海船舶制造业高速增长

2004年,上海船舶制造业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完成工业总产值180.3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刚建成就创下了年产量过百万综合吨大关的纪录,跃居国内各大船厂之首,有力地推动了上海船舶制造业的发展;长兴岛造船基地围堰吹填工程也通过竣工验收,总体质量等级优良。一切都表明过去的一年是上海船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年度。

    一、2004年上海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nbsp2004年,上海船舶制造业在国际船舶市场高位运行的情况之下,增长迅猛,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0.31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出口交货值完成71.65亿元,增长64.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8.56亿元,增长达39.7%。全年完工交船48艘,达299万综合吨,逼近300万综合吨大关,增长1.2倍。

    1、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

   &nbsp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2004年,全国船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834.35亿元,上海所占比重达21.6%;销售收入全国完成779.91亿元,上海同样占21.6%;全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量为1019.03万综合吨,上海占29.3%。上海已成功地超越江苏、辽宁,成为全国最大的造船基地,正在稳步朝着“成为全世界最大造船基地”这个目标前进。

    2、四大船厂继续推动着上海船舶制造业的发展

   &nbsp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有限公司和上海船厂这四大船厂是上海船舶制造业的中坚力量,2004年资产总计达296.05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占全行业的87.7%;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3.72亿元,增长53.9%,占79.7%;完成出口交货值60.55亿元,增长72.6%,占84.5%;实现销售收入134.22亿元,增长47.6%,占79.6%。四大船厂在劳动、资金、技术上占有明显优势,发展迅猛,撑起了上海船舶制造业的大半壁江山,成为中流砥柱。

    3、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与船舶修理及拆船业在新的一年中效益明显提高

   &nbsp上海船舶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与船舶修理及拆船业。2004年,这两个行业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销售收入22.24亿元,比上年增长6.4%;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完成利润总额0.2亿元,增长1.2倍;船舶修理及拆船业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利润总额0.88亿元,摆脱了困境。

    4、国际船舶市场的旺盛需求继续给上海船舶制造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nbsp目前,国际造船市场呈现出罕见的繁荣,各船舶制造企业接到大量定单,未来几年造船计划业已排满。截至2004年底,上海船舶制造业已承接订单1384万综合吨,其中出口船舶订单为1133万综合吨,比重高达81.9%。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的激增,直接推动了国际航运市场的旺盛需求,而上海各大造船公司所造船舶的船东70%-80%是国外航运公司,分别来自希腊、丹麦、挪威和加拿大等海运强国。这些新造的船舶当中有相当部分是针对中国的海运市场,可以说国内经济的腾飞与国际间贸易激增的双重利好条件为上海的船舶制造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5、船舶制造技术水平有所突破

   &nbsp2004年,上海船舶制造业在建造高附加值、高技术船舶方面实现突破,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于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造LNG船(运送液化天然气的船只),填补了我国船厂LNG船建造的空白;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有限公司建造的2.2万立方米大型LPG船(运送液化石油气的船只)刷新了国内的纪录;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有200多万载重吨新船同时在一个船厂建造,这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整个上海船舶制造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上海船舶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nbsp这几年,尽管上海船舶制造业在技术、质量水平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同世界上造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之钢材价格持续上涨,成本不断上升,对船舶制造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技术水平落后,生产周期过长,导致价格优势丧失

   &nbsp与日、韩相比,上海船舶制造业尽管具有劳动力成本低、价格便宜等优势,但是由于管理水平、生产效率比较低、标准化生产程度和零部件配套程度不高等原因,上海船舶制造企业的船坞效率普遍不高,生产周期过长,占用了大量资金,提高了生产成本,直接导致价格优势的丧失,严重影响了船舶出口的竞争力。

   &nbsp上海船舶制造业应将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大力应用新技术,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努力推行实施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促进高效造船、快速造船和标准化造船,完善和提高制造高附加值船舶和高技术船舶的水平,提高出口竞争力和生产效益水平。

    2、工艺研究和设计技术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差距

   &nbsp上海船舶制造企业普遍存在问题是:新工艺研究项目水平低,投入力度不够;新产品研发能力低,独立设计能力比较差。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始终是困扰船舶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加大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强船舶制造研发人员的培养与人才引进工作,形成良性竞争,促进船舶制造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尽快赶上国外先进企业。

    3、钢铁价格的持续上涨挤压了船舶制造业的效益

   &nbsp2004年,钢材价格持续上涨,致使船舶制造业的利润被大大挤压。实现销售收入168.56亿元,增长39.7%;利润总额完成0.75亿元,虽比上年增长89.5%,但销售利润率仅为0.44%,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低6.8个百分点。这两年船价一路上涨,甚至翻番,但由于船舶设备价格不断上涨,加上大型船舶建设周期较长,现在交付的船舶合同都是前两年签订的,同比,尽管生产销售增长幅度喜人,但经济效益并未取得更大的改观,与繁荣的国际船舶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后几年,如何应对、规避钢材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风险将成为上海船舶制造业在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研究的课题。

   &nbsp2005年,铁矿石进口价将上涨71.5%,钢材价格仍将持续上涨,这将会给上海船舶制造业带来更多的额外成本,进一步吞噬利润。因此,上海的船舶制造企业应当迅速与国内主要船用钢板生产企业结为战略联盟,共同抵御钢板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同时在船舶建造合同中增加附加调价条款,以补偿由于钢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克服钢材价格上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对上海船舶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统计局   &nbsp刘北平

    2005-04-01   &nbsp上海统计网

本区域包含关怀版按钮、无障碍按钮、智能问答按钮、微信公众号按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