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种源农业迅速崛起 种源农业是本市积极推进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现代农业服务功能和水平的重要方面。“十五”时期,本市加快了以培育优质种子种苗、种畜种禽为主要内容的“种子工程”建设。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功能定位逐步明晰,本市农业利用科研、资金、人才和区位优势,以推动种养殖业的良种建设工程为核心,做大“种子工程”,一批集良种生产规模化、推广和应用市场化为一体的全新现代农业产业——种源农业迅速崛起。现就本市种源农业的现状、特点作一分析。
1、种源农业产值超过10亿元
 2004年,本市种源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值10.57亿元,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2%。其中,种植业种源产品产值1.13亿元,林业2.22亿元,畜牧业4.53亿元,渔业2.69亿元,分别占全部种源农业产值的10.6%、21%、42.9%和25.5%。
2、崇明等三区(县)种源农业产值占全市总量的近一半
 崇明县、青浦区和金山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县),不仅创造了全市近四成的农业总产值,而且在推进种源农业发展方面也走在其他区的前面。2004年,这三个区(县)实现种源农业产值5.2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9.3%。其中,崇明县1.86亿元,青浦区1.83亿元,金山区1.5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7.6%、17.3%和14.4%。
3、超过六成的种源农产品是自产自用的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郊区种源农业主要是为自身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服务的,多余的才通过市场渠道出售。2004年,自产自用的种源农产品产值6.58亿元,占生产总量的62.2%;经市场出售的种源农产品产值3.62亿元,占34.3%。分行业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种源产品自产自用和出售比重差异较大。林业种源产品自产自用比重最高,接近80%;种植业种源产品自产自用比重则不到45%,是最低的(见下表)。粮食良种和蔬菜良种培育、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由各级种子公司和遍布各乡镇的种子站组成了顺畅的生产和销售体系。通过连续多年推行优质稻米发展计划,本市粮食生产的良种覆盖率已经超过90%,“寒优湘晴”、“申优四号”等优质稻米品牌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蔬菜新品也在优质良种市场推广过程中不断增多,品质不断提升,生产规模也持续扩大。
2004年本市农业种源产品自产自用和出售情况
行 业 |
产值(亿元) |
构成(%)
|
#自产自用
|
#出售
|
种源农产品合计 |
10.57 |
62.2
|
34.3
|
种植业 |
1.13 |
44.1
|
34.8
|
林业 |
2.22 |
77.7
|
16.3
|
畜牧业 |
4.53 |
66.4
|
33.6
|
渔业 |
2.69 |
50.1
|
49.9
|
渔业种源产品市场化销售比重是农业中最高的,接近一半。其中蟹苗、虾苗和鳗苗出售比例超过80%。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源产品通过市场销售的比例超过30%。其中,蔬菜种子接近80%,公牛精液达到86.9%,苗禽和种蛋也都超过50%。 4、种源农产品在本市范围内销售超过七成  从调查情况看,本市生产的种源农产品有34.3%是通过市场销售渠道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产值为3.62亿元。其中,在本市区域范围内销售的有2.7亿元,占销售总量的74.7%;出售到外省市的有8000多万元,出口到国外(包括港澳地区)的有1000多万元,两者占了25.3%。  农产品生长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限制,种源农产品推广应用的地域范围也同样受到这些自然因素的制约。林业和畜牧业种源产品90%以上在本市范围内销售,种植业和渔业种源产品销售到本市以外地区的比重超过40%,其中,种植业为45.6%,渔业为42.2%。本市培育的蔬菜种子销到国内的许多省市,区域范围比较广,而农工商集团生产的花卉种苗则出口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本市销到外省市的蟹苗、虾苗和鳗苗,价值5000多万元,销售区域主要是本市在外省市的养殖基地和苏浙皖等水土条件与上海相似的地区。 5、种源农业与传统农业相伴相随  种源农业源于传统农业生产,并为种养殖业生产活动提供良种。因此,种源农业与传统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两者相伴相随。主要表现为:一是分布区域高度重合。近郊四区(即闵行区、嘉定区、宝山区和浦东新区农村部分)农业生产总体在缩减,四区农业总产值已不到全市总量的20%。种源农业发展总量规模也偏小。2004年近郊四区的种源农业产值1.77亿元,仅占全市种源农业的16.8%;中远郊六区县(即松江区、金山区、南汇区、青浦区、奉贤区和崇明县)是本市主要农业生产区域,超过全市七成以上的农业总产值是由上述地区创造的。活跃的农业生产活动为种源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中远郊六区县实现种源农业产值7.51亿元,占全市种源农业的71.1%。二是产品高度一致。崇明、金山、南汇三区县的粮食产量和粮食种子生产都占了全市的57%左右;金山区、南汇区和青浦区生猪生产占了全市的42.5%,而苗猪则是全市的48.5%;崇明县螃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蟹苗生产量占了全市的61%;奉贤区是本市主要的虾产地,虾苗生产量占了全市的八成。 6、农工商集团种源农业综合发展潜力较强  2004年,农工商集团实现种源农业产值1.14亿元,占郊区总量的10.8%,居崇明县、金山区和青浦区之后。农工商集团是国家级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多年来,农工商集团坚持以大力推进种源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利用广阔的农场土地和人才、管理体制等优势,经过多年悉心培育和大力推进,已经建成了种公牛、种肉牛、种猪、蔬菜种苗、优质稻种、花卉种球、种畜、水产种苗等八大种源生产基地。与各区(县)相对单一的种源产品生产现状看,农工商集团具有品种多样、综合发展潜力较强的特点。  按照本市农业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增强服务功能,本市的种源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本市种源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不高,处于产业形成的初级阶段。从总量规模看,种源农业总量规模偏小,产值仅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4.2%。从推广应用范围看,种源生产与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程度过高,大多数种源农产品生产、推广地域特征明显,推广应用范围十分有限。从专业化、商品化程度看,目前种源农业生产主要目的依然是为了满足自身农业生产的良种需要,通过市场销售的种源农产品比重仅为1/3。种源农产品市场化推广应用水平与产业化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二是农业科研队伍稳定性减弱,特别是近郊四区农业总量持续减少,农业科研项目减少,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出现闲置和放空现象,人心有所涣散,专业科技人员转业现象增多。  三是用户了解和知晓种源产品的渠道仍十分有限,名牌种源农业产品不多。因普遍的社会公信度问题和农业生产存在的风险,人们对于宣传推广的种源产品心存疑虑,也增加了种源农业市场化推广应用的难度。  上海市统计局 熊 玲
2005-04-07 上海统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