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本市金融运行情况简析

上海市统计局 2008-08-21

一、金融业增加值:增幅大幅回落

上半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77.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增幅同比回落21.4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4%,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股市走弱,股票成交额比去年同期下降近三成,直接影响了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从其他金融行业看,银行保险业的各项业务发展情况良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8.7%和16.4%,保费收入大幅增长43.7%,均是有利于银行保险业增加值保持增长的因素。此外,上半年,本市金融机构在银行间人民币拆借交易中,净拆出额累计达1.01万亿元,增长4.9倍。在拆借利率上扬的市场环境下,本市资金净拆出的格局对金融业增收起了助推作用。同时,银行间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交易活跃带动了交易手续费收入的增加,对本市金融业增收也有一定贡献。

二、货币信贷:存款较快增长,贷款平稳增长

1、存款较快增长,新增存款以定期为主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733.47亿元,同比多增1247.3亿元。

新增居民储蓄存款较多是存款同比多增的主要原因。6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48.21亿元,同比多增1110.3亿元。在股市回调情况下,居民投资较为谨慎,储蓄意愿不断增强。从2月份起,新增居民储蓄存款一改持续减少的态势,出现持续增加。从存期看,新增居民储蓄存款以定期为主。上半年,定期储蓄存款增加945.38亿元,而活期储蓄存款仅增加2.83亿元。

企事业单位存款波动较大且以定期存款增加为主。6月末,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为1.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53.4亿元,同比多增330.31亿元。从当月新增额看,增加最多的3月份增加企事业单位存款859.64亿元;减少最多的1月份减少企事业单位存款558.12亿元,两个月份之间的差额达1417.76亿元。从存期看,定期存款增加1335.22亿元,同比多增1189.13亿元;活期存款减少181.82亿元,同比少增858.82亿元。

2、贷款平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49.54亿元,同比多增213.3亿元。从新增贷款看,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970.08亿元和938.77亿元,规模基本相同。票据融资比年初减少44.88亿元,同比多增42.54亿元。从贷款投放速度看,节奏有所放缓。一季度新增贷款1075.69亿元,比二季度多增301.84亿元。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双降”。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28.43亿元,比年初减少34.22亿元;不良贷款率1.82%,比年初下降0.31个百分点。

3、七成新增贷款流向第三产业,个人消费贷款小幅增长

从新增贷款投向看,第二产业贷款占23.2%,第三产业贷款占70.3%,个人消费贷款占4.9%。

从行业看,上半年,中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制造业,这五个行业新增贷款总额占全部新增贷款总额的72.9%。外资银行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四个行业新增贷款总额占普通贷款增量的73.9%。

个人消费贷款小幅增长。6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186.09亿元,比年初增加68.04亿元,同比少增47.29亿元。其中住房消费贷款余额2963.32亿元,新增67.79亿元,同比少增9.92亿元。从贷款机构看,中资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占98.1%,外资银行占1.9%。

4、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但这类企业的资金需求仍难以满足

从资金供求看,上半年,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截止6月末,中资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89.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4%,增幅比全部贷款余额增速高出7.5个百分点。

但是,贷款增长仍然难以满足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央行上海总部调查显示,1-5月,中小民营工业企业申请贷款金额增长52.4%,但商业银行实际发放贷款金额仅增长34.3%。除融资成本高、缺少高质量资产抵押、经营风险较大等原因外,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贷款的规模。

5、现金收支同比减少,净投放同比下降

上半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累计为1.45万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支出累计为1.47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和2.2%。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212.49亿元,下降32.3%。

从主要的收支项目看,上半年,商品销售收入、储蓄存款收入和服务业收入合计占现金收入总额的88.8%,这三项收入的增速分别为下降8.2%、下降1.7%和增长12.1%。储蓄存款支出、行政企业管理与经营费支出和工资性及其他个人支出合计占现金支出总额的88.5%,这三项支出的增速分别为下降1.7%、下降10%和增长0.6%。

三、证券市场:股票成交萎缩,股指大幅下跌,融资规模减少

1、股票成交量萎缩,股指下跌近一半,市值缩水逾四成

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累计成交额15.8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7%。其中,股票成交11.42万亿元,下降27.1%;证券投资基金成交706.68亿元,下降60.6%;国债成交1.04万亿元,增长24.8%;权证成交3.12万亿元,增长37.5%。

股指震荡下行,重新跌破3000点。年初上证综合指数以5265点开盘;6月末收盘于2736.10点,比去年同期下跌28.4%,比上年末下跌48%。上半年,上证综指最高升至5522.78点,最低跌为2693.4点,振幅达2829.38点。

6月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价总值14.45万亿元,比上年末缩水12.53万亿元,幅度达46.4%。

2、融资家数和融资规模减少

6月末,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863家,上市股票907只。其中,当年新上市公司3家,新发行股票3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家和5只。

上半年,上市公司共筹集资金1600.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5%。其中,发行新股筹集资金668.14亿元,下降52.6%;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共筹资931.96亿元,增长93%。

3、投资者开户数锐减

6月末,上海证券交易所累计开设投资账户7680万户。其中,股票账户占81.8%,基金账户占18.2%。上半年,股市大盘震荡回落,投资者投资热情大减,观望心态浓重,投资者新开账户数大幅减少。上交所累计新开投资账户549.46万户,仅为去年同期的39.1%。

四、保险市场:保险费收支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43.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7%,增幅同比提高34.7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76.57亿元,增长11.5%,增幅回落6.4个百分点;寿险公司保费收入267.3亿元,增长56.7%,增幅提高50.9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累计为104.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7%,增幅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赔款37.7亿元,增长49.5%;寿险给付60.24亿元,增长88.2%;健康险赔款给付5.84亿元,增长48%;意外险赔款支出1.11亿元,增长9.4%。

五、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升值

1、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利率上扬

上半年,银行间货币市场累计成交33.1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2%。其中,信用拆借成交额7.42万亿元,增长1.5倍;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成交额25.73万亿元,增长39.3%。在新股发行、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货币市场利率上扬。6月末,信用拆借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报收于3.1%和2.98%,涨幅分别为14.9%和18.4%。

2、债券市场:成交量超过去年全年,债券综指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成交16.2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倍,成交额比去年全年多0.63万亿元。从交易期限看,交易主要集中于短期品种,0-3年期债券累计成交14.15万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7.2%。从交易品种看,以央行票据为主,累计成交9.93万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1.2%。

银行间债券综指收于1161.9点,比年初上升31.8点。上半年,债券综指走出前两年的低迷走势,大幅上扬,并在6月份创出历史新高,达1164.9点。

3、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对其他币种有升有降

6月末,美元中间价报收于1美元兑6.8591元人民币,比去年末升值6.5%,升值速度较去年下半年的4.25%有所加快。

从其他币种看,人民币兑港币和英镑升值,幅度分别为6.5%和6.6%;人民币兑日元和欧元有所贬值,幅度分别为0.6%和1.5%。

4、衍生品市场:部分品种交易活跃

上半年,利率互换累计成交1535笔,名义本金总额21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倍。其中1年及1年期以下品种交易最为活跃,占交易总额的57%。

债券远期累计成交754笔,成交金额2714亿元,增长1.7倍。其中以央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两者成交额合计占市场成交总额的92%。

人民币外汇掉期共成交1.29万笔,累计成交金额折合2165亿美元,增长58.3%。

本区域包含关怀版按钮、无障碍按钮、智能问答按钮、微信公众号按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