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新政下本市市民购房意愿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0-12-15

内容摘要:在中央密集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背景下,本市市民购房意向和需求如何?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上海统计”及“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就购房意愿、主要目的,以及对本市即将出台的公共租赁房政策的建议等内容开展了一次网上调查。调查显示,在房产宏观调控新政下,本市市民购房观望气氛仍浓,约半数受访者想购房,但近三年无计划。仅二成多受访者欲在三年内购房,改善型和安置型需求为主要动力;相对而言,中高收入者一年内和投资性购房比重较高。约四分之一受访者不打算购房,收入低、购房负担过重是主因。对于即将出台的公共租赁房,受访者最希望政府多提供生活便利、配套成熟的公租房。

去年年底以来,国务院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接连出台了“国四条”、“国十一条”、“新国十条”,直至今年9月出台“9.29”新政,以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在中央密集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背景下,本市市民购房意向和需求如何?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上海统计”及“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展了一次网上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购房意愿、主要目的,以及对本市即将出台的公共租赁房政策的建议等。调查显示,房产新政下,本市市民购房观望气氛仍浓,约半数受访者想购房,但近三年无计划。仅二成多受访者欲在三年内购房,改善型和安置型需求为主要动力;相对而言,中高收入者一年内和投资性购房比重较高。约四分之一受访者不打算购房,收入低、购房负担过重是主因。对于即将出台的公共租赁房政策,受访者最希望政府多提供生活便利、配套成熟的公共租赁房。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问卷,共收到回答问卷1523份,其中年龄在20~70岁之间、拥有初中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家庭收入的受访者填写的问卷1460份,样本有效率达到95.9%。从受访者结构来看,一是年轻人较多,45岁以下占七成;二是高学历居多,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占近八成;三是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占近三分之二,其中家庭年收入在5~10万元的约占三分之一(见表1)。受访者构成显示,参与此次网上调查的,主要是正值购房需求高峰期的,具有一定收入水平的中青年群体,他们的看法大致反映了本市市民主流购房意愿和需求。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分布

数量(人)

比重(%

 

1460

100.0

按年龄分

 

 

30岁以下

441

30.2

3045

590

40.4

4560

343

23.5

60岁及以上

86

5.9

按文化程度分

 

 

初中

50

3.4

高中、中专、技校

249

17.1

大专

398

27.3

本科及以上

763

52.3

按家庭年收入分

 

 

2万元以下

101

6.9

2-5万元

418

28.6

5-10万元

508

34.8

10-15万元

262

17.9

15-20万元

116

7.9

20万元及以上

55

3.8

二、二成多受访者计划在三年内购房

调查显示,大部分市民有在本市购房的意愿,计划在未来3年内购房的占23.4%,其中意愿明确、计划一年内购房的占12.6%;而想要购房但近3年暂无计划的占50.7%;25.9%无购房计划。这表明,在目前宏观房市调控的大背景下,本市市民购房观望气氛仍浓。

图1 受访者购房意愿

image

1、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受访者购房意愿较强

本市购房需求呈现年轻化和老龄化趋势。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受访者购房意愿较为强烈,计划三年内购房的比重均在27%~28%(见图2)。

30岁以下人群,正值成家立业阶段,购房是他们面临的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因此购房意愿强烈。其中,工作年限短、学历高、职业相对稳定者购房意愿更为强烈。调查显示,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年轻人中,有30.5%计划三年内购房,其中16.9%计划一年内购房;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近三分之一计划三年内购房,其中17.4%计划一年内购房;从事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者,有36.7%计划三年内购房,其中22%计划一年内购房。

图2 各年龄段受访者计划三年内购房的比重

image

60岁以上受访者的购房意愿高且较为明确,有27.9%计划三年内购房,其中约20%计划一年内购房。这部分人群购房意愿强的主要原因与其适龄子女即将进入婚嫁阶段有关。

2、改善型或安家置业型的刚性需求超过七成

改善现有住房、安家置业等刚性需求是市民购房的主要动力。调查显示,计划三年内购房的受访者中,有44.2%是为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31%是为了购置婚房、成家立业,两者合计为75.2%;14.3%是为子女购房,仅3.8%纯粹为投资升值购房(见图3)。这表明,改善现有住房条件,购置婚房、成家立业,以及为子女购房是购房的三大主因,市民购房刚性需求仍占主导地位。

图3 计划三年内购房者的主要目的

image

3、不同年龄段群体的购房目的特征明显

计划三年内购房的受访者,除了改善居住条件这一普遍需求外,其购房目的呈现明显的年龄特征。45岁以下主要是购置婚房、成家立业,而45岁以上则偏向于为子女购房。调查显示,30岁以下,有63.9%是为了购置婚房、安家置业,其中八成表示计划一年内实现,其次有23.5%是为了改善现有住房条件;30~45岁,有55%是为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其次有22.5%是为了购置婚房,成家立业;45~60岁,有52.9%是为了为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其次有35.7%是为子女购房;60岁及以上,有62.5%是为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其次有20.8%是为子女购房。

4、中高收入家庭投资性和一年内购房比重相对较高

中高收入群体投资意愿和购房目的与一般收入家庭相比存在较明显的投资性和短期性倾向。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受访者中计划三年内购房的,除了改善和置业需求,有14.3%是为了投资升值,投资性购房比重高出平均水平10.5百分点;且购房意愿更倾向于短期内实现。调查中,这部分群体中计划一年内购房的比重达21.8%,高出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虽然网上调查中由于各类收入群体的参与程度不均,中高收入群体参与度不高,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购房倾向。

三、约半数受访者在观望,另四分之一不打算购房

1、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受访者近六成在观望

有50.7%的受访者表示有需求、但近三年无购房计划。这部分群体主要是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住房条件、拥有一定的积累,但在目前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加强房市调控的环境下,对于购房往往有等等看看的想法,希望房价有所下降时再出手。调查中,在工作年限在10~20年间和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两类受访者中,观望心态较为普遍,表示想购房但近三年无计划的比重分别占到56%和58.2%。

2、不打算购房者,收入低、负担重是主因

有25.9%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无购房计划。其中,有53.1%表示房价高、无力负担首付,17.5%表示还贷压力过重、影响正常生活。因此,对于大多数无计划购房者而言,面对房价高、负担重的现实,打消购房念头实属无奈之举。

调查中,约七成受访者每月需承担一定的住房开销(指租房、还贷等费用),据估算,此次调查中,有住房支出的受访者家庭年均收入为8.88万元,月均住房支出为1986元,住房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简称“住房支出占比”)为26.8%。且住房支出占比随家庭年收入递减呈递增的趋势,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家庭,住房支出占比超过六成,大大高于平均水平(见图4)。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显示,本市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据此测算,年收入2万元以下家庭,若存在住房支出,相当部分面临着收入不抵基本生活开销和住房开销之和的困境。因此,低收入家庭面对目前的高房价更无力承担。调查中,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受访者中,近三成无购房计划;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元的受访者中,四成无购房计划。

图4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住房支出占比情况

image

3、“以租代购”仍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权益之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中,仅有8人(占不打算购房者的2.7%)是出于“租房更经济实惠”而不打算购房;即使在30岁以下人群中,此比重也仅为4.5%。在长期以来形成的置业安家的住房观念下,以租代购目前只是市民解决住房问题的“权宜之计”。

房价因素对投资投机性购房影响相对较小。调查中,仅有4.8%的受访者不购房是因为房价过高,升值潜力不大。

图5 不打算购房的主要原因

image

四、生活便利、配套成熟是低收入居民对公共租赁房的首要期待

收入低、无法承受目前高房价的人群迫切希望本市扩大保障性住房范围,尤其是早日实现公租房的建设与分配,以改善居住条件。调查显示,在不打算购房的受访者中,有14%盼望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政策解决住房问题。其中,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和60岁以上的受访者,由于通过提高收入增强购房能力的可能性较小,分别有36.6%和52.6%寄希望于保障性住房政策。他们对于本市即将推出的公共租赁房政策充满期待。受访者对如何使公租房更贴近百姓的实际需求,提出不少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市民反映最为集中的是希望公租房的选址能考虑居住者日常生活便利,近六成受访者建议“在生活便利、公共交通沿线区域发展建设公租房”;约五成受访者希望“在配套成熟的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公租房”(见图6)。

图6 对于建设发展公租房的建议和希望

image

在租金和费用方面,受访者一是希望租金低于市场价(48.4%),二是希望能支付方式更为灵活,可使用公积金支付(37.3%)。

本区域包含关怀版按钮、无障碍按钮、智能问答按钮、微信公众号按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