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本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出台多项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克服年初冰冻和雨雪天气的影响,走出饲料原料价格等生产成本上涨的困境,保障主要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产品安全,全市畜牧业呈现生产稳定发展,效益总体向好的局面。
一、畜牧业经济总量和结构基本稳定
2010年,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8%,为近4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但降幅明显小于种植业、林业和渔业。在农业内部结构中,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次于种植业,为21.9%,已连续4年稳定在20%以上。在畜牧业产值中,生猪、牛奶、肉禽、鲜蛋等主要产品产值共占92.2%。其中,生猪产值比重连续两年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左右,但仍占一半以上;牛奶产值比重为15.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肉禽和鲜蛋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5个和0.8个百分点(见下表)。
2010年上海畜牧业主要产品产值和增长
产品名称 |
产值(亿元)
|
可比增长(%)
|
比重(%)
|
畜牧业
|
62.9
|
-2.8
|
100
|
#
生猪
|
32.08
|
-6.3
|
51.0
|
牛奶
|
9.76
|
15.1
|
15.5
|
肉禽
|
10.71
|
-2.8
|
17.0
|
鲜蛋
|
5.47
|
4.7
|
8.7
|
二、主要畜产品生产基本平稳
1、生猪生产波动较大
受活猪收购价下跌和持续低位运行影响,2010年,一季度生猪生产出现下滑;受冻猪肉收储力度加大影响,二季度末生猪出栏回升并出现增长;由于主要饲料价格持续上涨,三季度生猪出栏再次下降,三季度末起逐步回稳。全年生猪出栏265.98万头,比上年下降1.4%,其中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179.3万头,略增0.2%,占出栏总数的67.4%,比重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累计出栏平均头重99.5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生猪存栏171.87万头,下降1.9%。其中,肉猪存栏103.09万头,微增1.2%,占存栏总量的60%,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生产母猪存栏16.3万头,下降5.8%;仔猪存栏49.36万头,下降6.5%。
2、奶牛生产势头良好
经过上年的恢复调整,2010年,本市奶牛生产势头良好。年末奶牛存栏6.72万头,比上年增长5.2%,存栏量已连续5年增长。其中成乳牛存栏3.62万头,增长20.7%,不仅止住降势,而且成为近12年之最;成乳牛占奶牛存栏的比重从上年的46.8%提高到53.9%。奶牛良种率达到100%,后备生产能力充足稳定。
由于成乳牛大幅增加,全年鲜奶产量快速增长,年产量达24.71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创近7年来最高水平。全年平均单产水平为7731公斤,为10年来较高水平。其中光明集团所属奶牛场平均单产超过8吨,达8256公斤,为历史较高水平。
3、禽蛋生产趋于平稳
2010年,受养殖成本高和部分区县产业布局调整的影响,家禽生产一度出现波动。随着下半年各类农副产品价格整体走高,家禽养殖效益提高,禽蛋生产逐步趋于稳定。全年家禽出栏4083.76万只,比上年略降0.3%。其中肉鸡出栏3384.18万只,增长2%,占出栏总量的82.9%,比重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随着本市蛋禽规模化生态养殖工作进一步推进,家禽存栏稳中有升。年末家禽存栏1307.93万只,比上年略增0.2%。其中,肉用禽存栏773.09万只,略增0.2%,占存栏总量的59.1%;蛋鸡存栏271.52万只,与上年基本持平;蛋鸭存栏263.01万只,增长3.9%。全年鲜蛋产量6.28万吨,增长1.7%。其中,鸡蛋产量3.05万吨,下降2.4%;鸭蛋产量3.23万吨,增长6.1%。
三、主要畜产品生产价格稳步上涨
2010年,生猪、牛奶、肉禽、鲜蛋等主要畜产品生产价格普遍呈上涨走势(见下图)。
2010年各季度主要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1、生猪生产价格逐季回升
2010年,一季度生猪生产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生产价格指数为88.7;二季度受国家冻猪肉储备政策拉动,生猪生产价格逐步上升;三季度生猪生产价格指数为102.8;四季度更是上升到108.6。
2、牛奶、鲜蛋生产价格稳中有升
年初,牛奶和鲜蛋生产价格均处于相对低位。受政策扶持和农副产品价格整体走高的带动,下半年,牛奶和鲜蛋生产价格开始上扬。三季度,牛奶生产价格指数从一季度的100.7上升至101.8,鲜蛋生产价格指数从101.8上升至104.8;四季度,两者继续走高,分别上升至107.6和109.6。
3、肉禽生产价格略有波动
年初,肉禽生产价格相对较低;二季度,活鸡生产价格保持平稳,活鸭生产价格有所下降,由于活鸡比重在80%以上,所以肉禽生产价格基本平稳;三季度,活鸡、活鸭生产价格均明显上升,肉禽生产价格达到全年峰值,为110.6,随后有所下降,四季度为108.2。
四、畜牧养殖效益总体较好
1、生猪生产扭亏为盈
2010年,生猪养殖效益“前低后高”,基本表现为上半年亏损、下半年扭亏为盈的走势。年初生猪收购价一路下跌,且持续低位运行,猪粮比价连续处于5:1以下。上半年本市生猪养殖处于连续亏本状态。一季度平均出售一头肉猪亏损30-50元,二季度亏损扩大至130-150元。随着二季度国家启动猪肉储备和收储力度不断加大,猪粮比价逐步回升,虽然饲料玉米价格连续14个月呈现涨势,三季度猪粮比价仍突破盈亏平衡点,生猪生产实现扭亏为盈,略有盈余。四季度,活猪收购价格进一步提高,饲料玉米价格趋于稳定,生猪养殖效益进一步扩大,每头盈利上升至150-180元。全年看,生猪养殖略有微利。
2、牛奶生产略有盈利
2010年,全市推行奶价调节机制,重新修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原料奶收购价格形成机制的实施方案》。在全年饲料粮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高位的情况下,原料奶实际交售价进一步提高,由上年的3.55元/公斤提高到3.66元/公斤,奶农利益得到保障。加之全年成乳牛存栏大幅增长,鲜奶产量较高,上年保本的奶牛场略有盈利。
3、肉禽生产保本微利
2010年,受饲料价格持续走高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占肉禽出栏83%的肉鸡平均生产成本上升至9.85元/公斤,平均出场价上升至11.3元/公斤,肉禽养殖在保本基础上微利。
4、鲜蛋生产转亏为盈
2010年上半年,鲜蛋收购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平均出场价仅为6.7元/公斤。虽然国家财政对祖代蛋种鸡场进行补贴,但补贴范围有限,且蛋鸡配合饲料价格持续走高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增加,鲜蛋生产成本急剧上升,蛋鸡生产出现亏损。下半年受成本拉动影响,各类农副产品价格整体走高,鲜蛋价格大幅提高,中秋和国庆两节前后,鸡蛋出场价格达到8.5元/公斤,达到历史较高价位。经测算,全年每只蛋鸡扣除生产成本转亏为盈,盈利在10-15元左右。部分规模化蛋鸡场注重市场的细分需求,提高蛋产品附加值,效益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