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沟通最便利 信息泄露最担忧

上海市统计局 2014-05-15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为了解市民与手机的紧密程度及手机带给人们的便利和担心,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全市16周岁及以上市民中开展了“上海市民手机使用利弊调查”,共获取成功样本1000份。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手机带来的最大便利是“及时与家人或朋友沟通”,最大担心是“个人隐私泄露”。如果24小时不用手机,近九成人第一反应比较淡定。

一、手机带来的最大便利:与人及时沟通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4G时代的来临,手机功能日趋多元化,也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利。调查显示,60.7%的市民认为手机带给人的最大便利是“及时与亲人和朋友沟通”,15.8%的市民选择“适应信息化的生活方式”,14%的市民“选择及时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和信息”(见图1)。需要指出的是,市民选择最大的便利选项,并不代表不使用手机的其他功能,而是表示最看重的功能。

图1 手机给市民带来的最大便利
 

1.年长者、较低学历者和已婚市民更看重及时和亲人、朋友沟通

调查显示,65.7%的中老年人和71.3%的老年人选择手机的最大便利是“及时与亲人、朋友沟通”,分别比年轻人的48.4%高出17.3个和22.9个百分点;较低学历选择的比例为67.4%,比较高学历的52.6%高出14.8个百分点;已婚人士选择的比例为63.5%,比未婚人士的41%高出22.5个百分点。

与之相对应,年龄较轻、受教育程度较高、未婚人士组别的市民有相当比重看重手机的智能功能。这些受访群体中,认为手机带来的最大便利是“适应信息化的生活方式”、“及时了解外界信息”的选项远高于该群体所对应的其他组别,认为“随时可以消遣娱乐”和“随时记录生活轨迹”的选项也高于该群体所对应的其他组别(见表1)。

表1 手机给市民带来最大便利的选择率 单位:%

及时了解外界发生的

事情信息

及时和亲人、朋友沟通

随时可以

消遣娱乐

适应信息化的生活方式

随时记录

生活轨迹

其他

合计

按年龄分

青年人

17.1

48.4

7.0

22.8

4.1

0.5

100.0

中老年人

14.2

65.7

3.5

14.2

0.9

1.6

100.0

老年人

9.8

71.3

3.7

8.4

1.7

5.1

100.0

按学历分

较低学历

12.8

67.4

4.0

11.2

2.0

2.6

100.0

较高学历

15.4

52.6

5.9

21.4

2.9

1.8

100.0

按婚姻状态分

已婚

13.2

63.5

4.1

14.6

2.3

2.4

100.0

未婚

19.7

41.0

11.1

24.8

3.4

0.0

100.0

注:青年人指16-40岁,中老年人指41-60岁,老年人指61岁及以上;较低学历指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较高学历指大专及以上学历;下同。
 

2.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市民为沟通而使用手机的比例较高

调查显示,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带来的最大便利是“及时与人沟通”的比重最高,为70.7%,比月收入5001-10000元的50.8%,高出19.9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不同收入市民认为手机带来的便利

3.对于手机带来便利的不同选项,折射出职业的特征

在“及时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信息”选项中,学校、研究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比例最高,为20.9%,离退休人员比例最低,为9.9%;在“及时和家人、朋友沟通”选项中,离退休人员比例最高,为71.2%,学生比例最低,为46.2%;在“随时可以消遣娱乐”的选项中,学生比例最高,为15.4%,学校、研究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比例最低,为1.8%;在“适应信息化的生活方式”的选项中,工商企业工作人员比例最高,为23.4%,待业或无业人员比例最低,为9.3%;在“随时记录生活轨迹”的选项中,学生比例最高,为7.7%,学校、研究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0.9%。

二、手机带来的最大担忧:个人隐私被泄

手机既便利人们交流沟通、获取信息,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调查表明,37.5%的被访者最担心个人隐私被泄,25.9%的市民担心因使用手机减少亲人之间的直接沟通,11.3%的担心损害视力等。另外还有不少受访者担心手机辐射、受到诈骗、垃圾短信等(见图3)。

图3 手机给市民带来的最大担忧

1.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年龄越低,越担心个人隐私被泄

调查显示,月收入10001元及以上被访者最担心个人隐私被泄的比重为57.4%,比2000元及以下被访者选择该项的比重高25.1个百分点;较高学历最担心隐私被泄的比重为43.4%,比低学历高10.8个百分点;年轻人最担心隐私被泄的比重为46.1%,比老年人高19.1个百分点。

2.两成多市民担心手机会减少亲人间的直接沟通

调查显示,无论是收入分组、学历分组、年龄分组,抑或是性别分组,担心手机会减少亲人间的直接沟通的选择趋同,所占比例在19.1%-27.3%之间,说明市民对此均已形成共识(见表2)。

表2 手机给市民带来最大担忧的选择率 单位:%

个人隐私被泄露

减少了亲人间的直接沟通

浪费

时间

浪费

金钱

损害

视力

别人会的,我不会

其他

合计

按收入分

2000元及以下

32.3

23.3

7.5

9.0

9.8

6.0

12.0

100.0

2001-5000元

35.0

27.2

6.4

3.0

12.1

5.3

11.0

100.0

5001-10000元

44.0

25.1

6.8

2.1

8.9

5.2

7.9

100.0

10001元及以上

57.4

19.1

4.4

5.9

7.4

0.0

5.9

100.0

按学历分

较低学历

32.6

24.7

5.5

4.6

12.3

7.5

12.8

100.0

较高学历

43.4

27.3

7.9

2.6

10.1

1.5

7.0

100.0

按年龄分

青年人

46.1

26.4

6.2

2.8

12.7

2.3

3.4

100.0

中老年人

36.8

26.4

5.7

3.5

12.3

5.3

10.1

100.0

老年人

27.0

24.7

8.1

5.1

8.4

7.4

19.3

100.0

3.女性和学生群体更担心手机会损害视力

调查显示,性别分组看,女性担心使用手机损害视力的比重为15.1%,男性(6.5%)的高出8.6个百分点;职业分组看,学生担心使用手机损害视力的比重最高为23.1%,学校、研究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比例最低,为7.3%。

三、24小时不用手机的第一反应:近九成市民比较淡定

手机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那如果24小时不用手机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调查中,88.7%的被访者反应比较淡定,其中半数以上的被访者认为感觉不便但不至影响生活,约二成的会淡然处之,16.4%的会及时寻找替代方式。仅有5.7%的人感觉负面,会不知所措或感觉受到经济损失(见图4)。

图4 24小时不用手机市民的第一反应

1.较高收入、较高学历、青年人第一反应最淡定

月收入10001元及以上被访者第一反应比较淡定的比重为94.1%,比2000元及以下的高10.6个百分点;高学历为92.5%,比低学历高7个百分点;青年人为95.1%,比老年人高16.4个百分点。

2.较高收入、较高学历、青年人在解决手机不在身边的问题时,更能够积极应对,会及时寻找替代方式,防止错过重要的信息和联系

调查显示,从收入分组看,月收入10001元及以上收入的受访者,“会及时寻找替代方式,防止错过重要的信息和联系”的比例最高,为27.9%,比没有稳定收入的受访者的8.9%高出19个百分点;从学历分组看,较高学历的受访者“会及时寻找替代方式,防止错过重要的信息和联系”的比例最高,为20.3%,比较低学历的13.2%,高出7.1个百分点;从年龄分组看,青年人选择“会及时寻找替代方式,防止错过重要的信息和联系”的比例最高,为20.2%,比老年的11.1%,高出9.1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24小时不用手机市民的第一反应 单位:%

会不知所措,有被社会抛弃的感觉

会感觉不便,但不至影响正常生活

会淡然处之,感觉是难得轻松一天

会及时寻找替代方式,防止错过重要的信息或联系

会感觉受到经济损失

其他

合计

按收入分

2000元及以下

5.3

52.6

17.3

13.5

3.8

7.5

100.0

2001-5000元

2.7

53.5

19.7

15.1

2.1

6.9

100.0

5001-10000元

4.7

50.3

20.9

19.9

1.6

2.6

100.0

10001元及以上

0.0

47.1

19.1

27.9

5.9

0.0

100.0

按学历分

较低学历

4.2

54.0

18.3

13.2

3.5

6.8

100.0

较高学历

2.0

50.4

21.8

20.3

1.3

4.2

100.0

按年龄分

年青人

2.1

57.3

17.6

20.2

2.3

0.5

100.0

中老年人

3.8

53.8

19.8

16.7

2.5

3.5

100.0

老年人

4.1

44.6

23.0

11.1

2.7

14.5

100.0

3.学生不认为手机不在身边会被社会抛弃

调查显示,不同职业对手机不在身边的第一反应有所不同。在“会不知所措,有被社会抛弃的感觉”的选项中,待业或无业人员的比例最高,为6.8%,学生的比例最低;“会感觉不便,但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的选项中,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比例最高,为66.7%,自由职业者的比例最低,为48.3%;在“会淡然处之,感觉是难得轻松一天”的选项中,自由职业者的比例最高,为23.1%,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比例最低,为10%;在“会及时寻找替代方式,防止错过重要的信息或联系”选项中,学校、研究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最高,为23.6%,离退休人员比例最低,为11.6%;在“会感觉受到经济损失”的选项中,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比例最高,为6.7%,学校、研究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最低。

本区域包含关怀版按钮、无障碍按钮、智能问答按钮、微信公众号按钮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