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上海市民购房意愿,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于3月15日至4月30日开展了一次上海市民购房意愿网上调查。在“中国上海”和“上海统计”等门户网站发布问卷,剔除非上海地区IP地址等因素后,共获得有效问卷559份。其中,40岁以下受访者占74.2%,本市户籍占75.8%;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占27.9%,10-20万元的占39.4%,20万元以上的占32.7%(见表1)。受访者构成显示,此次网上调查的参与面较广,涉及本市多层次居民,调查结果基本反映出本市市民购房意愿。
表1 调查对象基本分布
|
人数
|
比重(%)
|
合计
|
559
|
100.0
|
按年龄分
|
|
|
20-29
岁
|
131
|
23.4
|
30-39
岁
|
284
|
50.8
|
40-49
岁
|
86
|
15.4
|
50-59
岁
|
42
|
7.5
|
60
岁以上
|
16
|
2.9
|
按户籍分
|
|
|
上海籍
|
424
|
75.8
|
非上海籍
|
135
|
24.2
|
按家庭年收入分
|
|
|
10
万元以下
|
156
|
27.9
|
10-20
万元
|
220
|
39.4
|
20
万元以上
|
183
|
32.7
|
一、市民对房价预期回调,看涨面同比缩小10.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杭州等多个城市甚至包括一线城市出现楼盘降价,3月份房地产市场销售和需求均有所放缓,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程度分化,多年来持续看涨的房价预期有所转变。市民购房意愿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市民对房价预期看涨面首次出现缩小(见图1)。调查显示,认为今后1-2年内本市商品房价格将上涨的受访者占68%,与2013年调查结果相比下降10.2个百分点。其中,认为将“大幅上涨”的受访者比重从18.7%下降至6.6%,认为将“小幅上涨”的比重为61.4%,与2013年基本持平。13.9%的受访者认为今后1-2年内本市商品房价格将下降,比2013年增加6.3个百分点(见图2)。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以来,本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持续收窄。今年一季度,本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增幅同比回落37.2个百分点;存量房网签面积428.3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4.4%。尽管预期看涨面缩小,但认为将出现大幅波动(大幅上涨或大幅下降)的受访者不到10%。总体来看,本市市民对房价预期依然以小幅波动为主。
图1受访者对房价看涨比例
图2 受访者对今后1-2年本市商品房价格走势判断
二、购房意愿有所下降
1.市民购房意愿明显回落
上海市民三年内购房意愿大幅回落,一年内购房意愿降至历次调查最低。调查显示,有27.6%的受访者计划近三年购房。与2013年开展的购房意愿调查结果相比,该比重下降13.1个百分点。短期内购房意愿同样出现下降,仅9.7%的受访者计划一年内购房,比2013年下降9.2个百分点。房价走势的不明朗使得市民短期内购房的意愿下降。25.4%的受访者无购房计划,比2013年增加14.4个百分点(见图3)。
图3 市民购房意愿
2.40岁以下年轻群体购房意愿下降明显
从年龄看,2013年调查中,40岁以下青年群体购房意愿最强,而本次调查中,该群体仅28.2%计划三年内购房,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见图4)。40%该年龄段受访者近期无购房计划的原因是房价过高,难以承受首付。青年群体收入相对较低,储蓄较少,去年一年房价的高速上涨对其购房意愿影响较大,房价过高是其近期无购房计划最主要的原因。
图4 各年龄段受访者计划三年内购房的比重
3.两类群体购房意愿相对较高
年龄分组显示,50-59岁群体购房意愿最强,33.3%的该年龄段受访者计划三年内购房,其中73.3%是为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此年龄段人群有一定的收入与积蓄,多居住于老式民房、公房中,而且身体较为健康,有较强的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和能力。
同时,父母与已婚子女同住的家庭购房需求较为迫切。调查显示,父母与已婚子女同住的家庭计划近三年购房的比重为37.1%,购房意愿最为迫切。其他结构的家庭购房意愿差别不大(见图5)。
图5 不同结构家庭的购房意愿
此外,收入较高者购房意愿较高。收入水平分组显示,购房意愿基本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受访者计划近三年购房的比重为19.2%,年收入10-20万元的受访者计划近三年购房的比重为29.1%,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受访者计划近三年购房的比重为32.8%。
三、改善型需求持续旺盛,比重超过半数
1.改善现有居住条件为本市居民购房的首要目的
调查显示,有购房计划的受访者中,51.6%是为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比2013年上升3.7个百分点(见图6)。由年龄分组来看,中老年人改善型需求旺盛,40-49岁、50-59岁和60岁及以上的有购房计划的受访者中,分别有62.5%、73.3%和84.6%是为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由家庭人员构成来看,家庭结构为“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同住”、“父母与已婚子女同住”和“三代同堂”的改善型需求较强,需求占比分别达到70%、60.7%和57.8%。
2.成家安置型需求有所下降
调查显示,有购房计划的受访者中,15.1%是为了在上海置业,11%是为子女购房,9.8%是为了购置婚房,成家安置型需求共35.9%,比2013年下降8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购置婚房的比例下降10.4个百分点。这与青年群体购房意愿下降的结果相一致。
图6 市民购房的主要目的
四、市民购房的主要选择因素
1.近六成受访者购房预算不超过200万元,购房预算有所提高
目前本市市民购房需求仍然以总价较低的普通商品房为主。调查显示,57.3%的受访者购房预算在200万元以内。其中购房预算在100万以内的受访者占16.3%,100-200万之间的占41%。但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房价的增长,购房预算也有所增加。购房预算在200-300万的受访者比重达到25.2%,比去年增加6.8个百分点;预算超过300万者比重达17.5%,比去年增加7.5个百分点(见图7)。
图7 市民购房预算分布
2.购房区域外移,逾六成选择中环外区域
上海市民对购房的区域选择由原来的内外环之间外移至中环以外。调查显示,对于区域选择,10.3%的受访者选择内环以内,26.1%的受访者选择内中环之间,36.5%的受访者选择中外环之间,27.1%的受访者选择外环以外。其中,选择中环以外的受访者比重达到63.6%,比2013年增加8.1个百分点。一方面受购房成本限制,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公共交通的建设以及郊区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外环以外购房。
调查显示,在预算满足的前提下,68.4%的受访者购房时最看重交通便利,比2013年增加28.3个百分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市民购房区域选择的外推,交通便利成为上海市民最为看重的要素。
五、影响市民购房意愿的主要因素
1.房价过高,难以承受首付是市民无购房意愿的首要原因
经济压力是影响市民购房意愿的最主要因素,53.6%的受访者因经济原因无力购房。其中40.2%的受访者近期无购房意愿的主要原因是房价过高,难以承受首付,大大高于其他因素,同时2014年比2013年增加7.5个百分点。这一问题对于年轻人影响更大,分别有45.2%和43.1%的20-29岁和30-39岁受访者因此而无购房意愿。还有13.4%的受访者近期无购房意愿的主要原因是贷款压力大,影响正常生活。而对于有能力购房却无计划者,“目前居住条件较好、购房需求不迫切”和“受调控政策限制,不具备购房条件”是主要原因(见图8)。
图8 市民无购房意愿的最主要原因
2.现行调控政策中,首付比重提高和限购政策实施对市民购房意愿影响最大
对于目前各项调控政策,21.3%的受访者认为首付比重提高对其影响最大,19.0%认为针对多套房限购政策对其影响最大。过半数受访者购房目的是为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这部分人群多是已有住房,想改善住房条件,而这两项政策主要针对已持有住房的购房者,因而影响较为明显。
对于“居民家庭向商业银行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其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从年龄看,26.1%的30-39岁受访者受此政策影响最大;从家庭收入情况看,家庭年收入5-10万元和10-20万元的受访者中分别有21.7%和25%受此政策影响最大;从受访者家庭人员构成看,父母与已婚子女同住的家庭中,34.3%受此政策影响最大,三代同堂家庭中这一比例为29.6%。上述类型家庭改善型需求较为集中,因而受首付比例提高影响较大。
对于多套房限购政策,从家庭收入情况看,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受访者受此政策影响最大,家庭收入20-30万元和30-50万元受访者中认为多套房限购政策对其影响最大的比重分别达到22.8%和27.8%。从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看,人均居住面积30-60m2和60m2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多套房限购政策对其影响最大的比重分别达到25.6%和32.6%。收入越高、人均居住面积越大的家庭持有多套住房的比例越大,也就越受到多套房限购政策的影响
另外,今年开始,各大商业银行对首套房房贷利率优惠取消,8.8%的受访者认为此对其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