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系列报道
本市劳动力资源总量增加,在业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2000年本市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为1143.3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7%;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劳动力资源总量增加了291.20万人,增长34.2%,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8个百分点,劳动适龄人口呈增长态势。在劳动适龄人口的内部结构中, 16至24岁组比重为21.6%, 25至44岁组为52.1%,45至59岁组为26.3%。其中,25至44岁组的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减少了10.7个百分点;相反,45至59岁组比重呈上升趋势,比1990年增加了7.5个百分点。预计2005年后,本市每年将有20万人达到退休年龄,退出劳动岗位。届时,本市劳动力供求将会出现新的变化。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本市在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总体上有所提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为13.8%,提高了5.9个百分点;高中、初中比重基本持平;小学和文盲半文盲比重则分别下降了2.6和3.7个百分点。高学历劳动者比重占50%以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高中文化比重占45%以上的主要是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劳动者则以初中文化为主,所占比重分别为56.6%和49.5%。农林牧渔业主要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为77.1%,大学文化程度仅占0.3%。各行业文化程度分布不平衡,主要是第一线生产领域劳动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较低。因此,进一步提高在业人口的文化素质迫在眉睫。
据分析,本市在业人口正在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目前,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全市就业人口总量的比重为11.5%,第二产业占45.9%,第三产业占42.6%。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了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1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上升了13.3个百分点。就业人口的职业分类也有变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的比重与1990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了12.3个百分点;而办事人员及商业服务人员的比重明显增加,分别上升了6.0和7.3个百分点。随着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六大支柱产业的加快发展,本市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