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效应扩大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001年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稿
上海市统计局局长 潘建新
(2001年7月17日)
今年以来,上海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国务院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使总体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步发展格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趋于改善,社会需求全面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工业、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双重效应下,上海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02.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0.2%。
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的加快发展和第三产业的持续增长。上半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05.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其中工业增加值1021.55亿元,增长13.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41.8%提高到56.5%,上升之快为近年来少见。第三产业内部关联互动、稳定发展。上半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0.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在第三产业内部,除金融保险业受证券业波动影响仅增长1.1%以外,房地产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11.9%和8.7%。其中,作为上海新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8个百分点。由于这些行业发展较快,总体上保持了第三产业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上半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2%,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1个百分点。
二、农业种植结构加快调整,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今年,夏粮播种面积67.3万亩,比去年减少37.2%。由于种植面积大幅度调减,加之气候因素使小麦单产下降,预计夏粮总产量为17.77万吨,比去年减产41.4%。经济作物比重提高,农业区域化优势产业正在形成。今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夏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80%,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农副产品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蔬菜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家禽产量增长11.5%,鲜蛋产量增长3.5%,淡水产品产量增长21.3%,生猪出栏、牛奶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工业结构调整优化作用显现,工业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
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584.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02.62亿元,增长21.4%,是近五年来增长最快的阶段。工业结构调整的优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上半年,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增长69.1%,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7%。二是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仍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上半年,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完成总产值1865.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1%。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33.6%;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19.6%。三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65.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93.53亿元,增长32.6%。四是重工业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增强。上半年,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36.55亿元,增长18%,增幅比轻工业高出11.9个百分点。五是新产品产值比重提高。上半年,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9.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0.42,比去年同期提高16.13点;实现利润总额200.58亿元,增长29.3%;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88%,比去年同期提高0.1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达到8.63%,提高0.58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随着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建设计划的启动,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扭转了近几年来低迷徘徊的局面,投资增长势头良好。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4.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促成投资回升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基本建设投资由降转升。上半年,以重大市政工程、城市绿化建设和APEC会议配套项目为主的基本建设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6.7个百分点。二是更新改造投资继续扩大。上半年,在石化公司70万吨/年乙烯改造工程、大众紧凑型轿车等重大技改项目的带动下,更新改造投资增长36.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5.1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投资持续旺盛。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完成244.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房地产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1%,拉动投资增长7.6个百分点,成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点。
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一是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明显加快。上半年,全社会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410.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0.4%提高到59.1%,社会投资进一步扩大。二是工业投资回升。上半年,工业投资完成211.46亿元,增长27.5%,比第三产业投资增幅快17.7个百分点。三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重提高,上半年完成投资159.4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1.5%上升到23%。四是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上半年完成投资185.0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6.6%。
五、消费品市场稳中见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征日益明显
上海商业部门以展示商业新形象为动力,进一步推进"购物放心街"、"专业特色街"的创建活动和橱窗透亮延伸工程,努力促进市场销售。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6.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商品供给结构的改善,促进了各类商品销售的全面增长。上半年,用的商品销售增长10.6%;吃的商品增长9.7%;穿的商品增长8%。多种业态商业共同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销售格局。其中,大型超市和连锁商业销售增长最快,上半年完成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1.6%。"假日经济"效应进一步显现。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去年增长13.3%的基础上,继续保持11.6%的快速增长。"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观光游客332万人次,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3.8%;宾馆、饭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达到73%。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征日益明显。以商品住宅、汽车为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启动。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12.39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1.4%;销售额184.66亿元,增长60.6%。个人购买轿车比去年同期增长38.3%,占轿车零售量的比重达到45.3%。信息产品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上半年,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35台,比去年同期增加14台;拥有移动电话42部,增加20部。服务性消费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增长15.8%。
六、外贸出口保持持续增长,国际资本流入速度较快
受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贸出口增幅出现减缓态势,但上海积极实施"大外贸"的发展战略,努力推行"大通关"试点工作,增强了出口贸易的抗风险能力,使今年以来上海外贸出口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37.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7.8个百分点。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为:一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快速增长。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23.8%,比国有外贸企业增幅高出15.8个百分点。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8.3%。三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1.2%,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2.7%。四是主要出口市场全面增长。上半年,上海对日本出口增长16.5%;对欧洲市场出口增长27.7%;对美国市场出口增长13.7%;对香港市场出口增长38%。
今年以来,上海出现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合同金额和实际到位金额全面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全市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239项,比去年同期增长44.1%;合同金额40.03亿美元,增长82.2%;实际到位金额20.76亿美元,增长50.8%。上半年,工业项目吸收外资合同金额29.78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比重达到74.4%。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扩大。上半年,平均每个项目合同金额由去年同期的255万美元增加到323万美元。外商增资力度加大,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增资金额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比重达到23.7%。
七、消费价格水平低位运行,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
从消费领域看,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4%。食品类价格下跌和大多数工业消费品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是导致价格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上半年,食品类价格下降1.5%;衣着类价格下降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2.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6%。服务项目价格受市内电话通话费及月租费结构性调价、公交汽车票价格上调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同比上涨6.3%。
从生产领域看,受国际石油价格下跌以及化工原料等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持续回落,上半年同比上涨1.1%,但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1.8%。
八、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货币运行稳健良好
上海财税部门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规范支出管理,充分运用政策和资金的调节手段,使财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强化。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42.2%;增值税增长33.9%;营业税增长25.8%;房产税增长25.4%。上半年,地方财政支出297.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7%。
上海货币运行的宏观环境良好,金融部门积极增加信贷投入,调整信贷结构。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89.97亿元,比年初增加918.47亿元,同比多增607亿元。银行新增存款中,企业存款增加489.83亿元,同比多增239.38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517.95亿元,比年初增加551.39亿元,同比多增404.83亿元。银行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61.17亿元,同比多增202.88亿元。上半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79.29亿元。
九、再就业工程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消化再就业服务中心滞留人员。上半年,在去年末再就业服务中心滞留的7.1万人中,有3.72万人分流出中心,分流率达到52.4%。至6月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今年以来,全市共培训下岗职工和社会失业人员6.01万人,其中有3.2万人经培训后重新就业,培训上岗率达到53.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职工人均月工资13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据抽样调查资料,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01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3.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07元,增长4.5%。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至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07.04亿元,比年初增加183亿元,同比多增157.05亿元。
今年以来,上海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既是国家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同时也是上海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的结果。但当前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不确定性因素,如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对上海外贸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影响内需扩大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等。但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下半年,本市经济工作只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下半年上海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实现为"十五"计划开好局的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