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统计局局长潘建新在通报了上半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情况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东方早报:我们看到您给我们关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去年的时候,我们上半年的增长率是14.8%,今年是10.3%,为什么会有增幅放缓的情况,是什么原因?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种放缓?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预期?第二个,我想了解,我们是不是有上半年房地产均价方面的统计?现在上涨的5.1%,市政府是不是认为是一个平缓的增幅?谢谢。 潘建新:提的问题比较多。先讲经济方面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本市经济在前两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确实是来之不易的,也是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去年14.8%这个很高基数上的增长,本身就不容易。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主要有几个因素,一是符合国家宏观调控预期方向。比如今年投资增幅也回落,今年上半年同比回落10.8个百分点,本身是宏观调控的需要。二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以后,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比如汽车市场变化,汽车是我们上海的支柱产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市场影响发生以后,要求我们上海汽车行业做结构调整,这个过程当中,它的增长幅度就要落下来了。另外基数高也是一个因素。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是总的来看,我个人认为,上海目前经济运行的状况还是正常的、健康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首先从经济增长结构来看,二三产业共同推动、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没有改变,所以经济增长的基础还是比较稳固的。从今年上半年来看,二产、三产增长幅度都在10%左右。工业是11.7%,三产增幅9.6%,都是比较快的。上半年工业重点发展行业中,除了汽车之外,其它一些行业,都实现较快增长,大多在10%以上。比如电子信息增幅29%,成套设备23%,精品钢材20%,生物医药、石化都是在10%以上的。第三产业中,像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和计算机信息服务软件业,增长速度在12%以上。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增速在10%左右。从需求角度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15.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出口26.4%,三大需求增幅都是在10%以上。因此,大的格局没有改变,这是一个因素。 二、上半年经济增长体现了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改善。所谓结构改善,比如说三产,现在第三产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三产的投资上半年增长17.8%,比重达到67.3%。三产合同外资占全市合同外资的50.9%,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当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5.9%,比重也达到37.7%。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的产值增长了23.6%,大大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速。从质量和效益来看,上半年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55.6%,技术交易额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5%。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也是稳定增长。刚才我也介绍了,工业企业利润是下降的,但是我分析,这是在去年较高水平的基础上下降的。去年上半年工业利润增长33%,今年要是剔除汽车工业影响的话,我们工业企业的利润还是增长1.5%。 三、从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看,现在都处在比较合理的区间,这也是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比如我们GDP增速10.3%。又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这从经济学意义上,它既不表示出现通胀,也不能说出现通缩,还是处于正常的区间。而且这个增速,跟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跟部分沿海省市的趋势也是一致的。上海从前几年的快速增长,转入稳定较快增长,这样,有利于保持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四、目前上海正处于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比如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原来有一些比较粗放的低端生产力,逐步调整转移,而高端生产力,要有积聚和逐步放量的过程。又如第三产业投入增加,但从投入到产出也有一个过程,也有一个时滞。所以,通常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当中,难免经济增长速度会受到一些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我们上海经济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也是同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 关于下半年的趋势,我个人分析,下半年本市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比上半年的增速,可能会有所提高。譬如从供给和需求基础来看,从产业发展来看,下半年工业生产,特别是重点发展行业当中,汽车制造业有望逐步回升,因为去年开始到现在已进入谷底,现在在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大拓展市场,所以可能会有所回升。其余五个行业,其中有一些项目,二季度刚刚投产,或者三季度将要投产,这些项目投产以后,产量会逐步放大。再加上去年下半年整个工业增长速度比较低,所以今年下半年,工业增长速度有可能达到12%以上。从第三产业来看,今年下半年除了金融证券、房地产等行业目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之外,其它一些行业都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地增长。特别是今年3月份本市出台了一个《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各行各业都在落实这个纲要,我想一定时期以后,落实的效果会逐步反映出来。从下半年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出口和投资都会保持适度的增长,我就不具体列举了。对于现在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市政府现在采取一些应对的措施加以解决,所以能够保证下半年经济持续发展。比如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又如电力供应季节性紧张的困难,市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尽量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居民用电,确保重点企业和外资企业,确保城市正常运行,这会尽量减少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下半年市政府采取很多措施,一是促进工业的稳定增长,下半年一些大基地大项目的建设要加快推进。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包括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旅游会展等等这些服务业加快发展。还要加快“两个1000万”的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力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技术改造、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这些领域的投资。四是内外并举,数量和质量并重,加大引资的力度。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项目,要加大引进外资和引进内资的力度。要发挥本市服务功能强大的优势,发展总部经济等等。这些措施,市政府都已经开会做了部署。 关于房地产均价的问题,刚才我介绍了房地产价格有的是“环比”,即同上月比,有的是“定比”,即同去年12月比,还有是“同比”,即与去年同期比。本市上半年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是每平方米7029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去年同期上涨12.6%。我刚才讲的环比和定比跟我们感觉比较直观,都是反映新涨价部分,上半年新上涨为5.1%。12.6%是同比,是跟去年上半年比的,去年下半年的“翘尾巴”因素也包含在里面。另外,对同比上涨12.6%的涨幅我做一个说明。因为去年上半年按照当时的统计制度、口径规定,是按照“现房”来统计的,也就是对于办理产权证以后的销售,我们纳入统计。但是上海这两年情况不一样了,买“现房”的有一部分,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买的是“期房”,房子还没有造好,已经买下来了。我们上海近两年“期房”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所以从统计制度上只反映“现房”不够全面。我们提出建议,应该把期房的交易情况也纳入统计。国家统计局非常支持,同意这个口径进行调整,在全国统一实行。因此,我们现在的平均销售价格不仅包括现房,也包括期房,产权证还没有办,只要合同签下了也都统计进去。今年的价格,要直接和去年公布的价格比的话,统计口径就不一样了。所以我现在说的,是按可比口径计算是12.6%,不是按去年公布的价格。实际上是把去年同期的期房也算进去以后的价格,是6242元,再跟今年上半年比而得出的结果。 2、日本朝日新闻:两个问题。一个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第二个回落的是二手房交易面积,增幅比去年回落20.5个百分点。想问一下,市场这两项指标增幅的回落是首次出现吗?另一个是想问一下,外贸进口的总额是多少?进口总额的增长或者是减少的百分比是多少?和去年同期比的同比数是多少? 潘建新:去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增幅已经回落了。二手房交易面积回落,是去年以来第一次回落。去年增长近30%,今年上半年增长10.8%,增幅比去年低了20个百分点。尽管上半年是增长了,增幅是10.8%,但是从近期来看,成交面积是下降了。我个人分析主要两个因素,是地方和国家有关部门上半年出台一些调控措施以后,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抑制过度投资肯定有效果。另外一个因素,因为政策措施出台不久,从供需双方来看,目前还处在观望阶段,所以也影响销售量。 3、新闻晨报:在刚才潘局长介绍的材料里提到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是回落的,这和市政府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打击炒作,遏制投机的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未来的上海房地产的走势有什么判断?还有一个问题问发言人焦扬,地铁二号线西延伸段已经批准立项,什么时候开建,什么时候建成? 潘建新:关于房地产指标的回落,关于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刚刚我已经介绍,上半年是涨幅回落,近期小幅下降,六月份是-1.2%,所以近期是出现价格水平小幅下降。我认为这表明,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是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反应,也符合调控的预期方向。但现在这些调控措施出台,真正实施到位还是从六月一日开始,对房地产市场,一般来说政策实施以后,总有几个月是观望和调整期,对于今后发展的趋势,由于现在是供需双方处于观望之中,目前要做准确的判断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 4、21世纪经济报道:潘局长,我知道我们上海市统计局近期在进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一项改革,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的,我不知道今天公布的数据是不是用新的方式统计出来的?然后,我们这一次统计体制的改革,具体是怎样设计的?我们为什么需要进行这一项改革?还有一个问题,单纯的技术上的统计变化,会不会带来数字的不衔接或者是振动? 潘建新:统计系统实行领导体制改革是由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发了文件,原则上在今年年底完成。改革的内容,从我们市一级层面上讲,现在有三支调查队,一个是城市调查队、一个是农村调查队、一个是企业调查队,目前这三支调查队,实行双重管理,由国家统计局管理,地方代管。改革以后,要把这三支调查队合并建立一个调查总队,就是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这个调查总队升格为正局级,实行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改革完成以后,在我们上海有一个上海市统计局,属于地方政府的一个直属机构,业务上受国家统计局指导,还有一个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上海调查总队。为什么要这样呢?主要是为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原来的调查队,是小而全,各队自成体系,机构重复设置。改革以后可以达到效率精简、统一、高效的目的。另外也有利于提高国家统计部门的权威性。改革以后两个单位职责有分工,不会重复。而且还是要继续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统计信息资源既符合国家要求,也能满足地方需要的工作格局。至于对数据质量会不会影响?我认为,是不会有影响的。因为我们上海市统计局现在统计的主要指标数据,也都是经过国家统计局审核通过的。从最近几次国家的数据抽查和经济普查的数据结果来看,我们上海通过抽查普查的结果,与平时上报的数据没有大的出入。在全国各省市当中,我们的误差是最小的,并得到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的信任和肯定。 (根据《东方网》资料摘编) |
Copyright 2004 上海市统计局, All Rights Reserved |
建议使用IE4.0以上版本浏览 |
最佳分辨率800*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