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前进,展示行业排头兵企业风采
――2001年度上海行业排序分析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现代统计产业发展中心今日联合发布了2001年度上海市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统计排序资料。本次排序涉及到的行业有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物资流通业、农村经济,以及连锁商业、交易市场等新型商业业态,并首次增加了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总计14种分类共排出1376个(次)企业。统计排序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上海国民经济众多行业中优秀企业的发展轨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经济发展的坚定步伐。为便于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查阅,2001年度全部排名资料从今日起公布在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上海优秀企业、事业单位排行榜”专栏(www.shanghai.gov.cn)和上海统计网(tjj.sh.gov.cn或tjj.sh.gov.cn)。
――工业500强企业占据上海工业经济的大半壁江山
2001年上海工业500强企业总销售收入为4593.4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5%,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61.6%。500强企业共创利税606.06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71.6%。今年跨入工业500强的门槛已从去年的1.69亿元上升到1.86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79家企业,达到100亿元以上的有8家企业,分别比上年增加9家和3家。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317.36亿元的年销售收入水平居首位,使前三年排在500强第一位的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让出榜首位子。在500强前十位中,令人瞩目的是上海惠普有限公司从去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10位,其余相对稳定,仅位次略有升降。
排序资料显示,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高新科技产业到传统的食品、纺织行业,34个工业的大类行业中,行行都有500强企业的身影。其中排名企业最多,位次居前的要数高科技的电子通信行业,在500强中占据了76个席位,在前100位企业中占四分之一。电子通信业1995年进入500强前100位的只有9家,1998年上升到14家, 2001年已达25家,上海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由此可见。今年排进第6位的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排进第9位的上海贝尔有限公司都是它们中的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500强企业中,还是在前100位企业中,三资企业都占了约三分之二的席位。飞利浦、贝尔阿尔卡特、朗讯、强生等等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名字频频涌现,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上海吸引外国投资所取得的卓越成效,跨国公司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给企业带来了规模效应,值得借鉴学习。
排序资料还显示,私营企业在工业500强中已露出小荷尖尖角。近年来政府连续出台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使私营企业有了很大发展。继2000年度的工业500强企业中出现8家私营企业的身影,2001年度的工业500强企业中包含了10家私营企业。这10家私营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37.73亿元。虽说仅占500强总销售收入的0.8%,但比上一年增加了23.5%,其中最大的是新英木业公司,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6.86亿元,居第115位。
――零售商业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2001年零售商业百强总销售额达到787.9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8%。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61.26亿元的年销售额首次夺得零售商业百强魁首地位,这一成绩比上年的首位增长1.5倍。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2001年零售百强末位的年销售额是0.53亿元,比上年下降731万元。
2001年商业百强排序资料中,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已超过百亿元;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领衔的13家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在十亿至一百亿之间。
2001年零售商业百强企业中,有16家商业企业退出,更换率为16%。上海国美电器公司、上海友谊南方商城有限公司分别以年销售额12.39亿元和12亿元的不俗业绩首次闯入百强行列,位列第12和第13位。百强中有41家企业的销售额比上年增长, 42家企业的销售额则比上年下降,充分显示了上海的零售商业市场竞争的激烈。
――各连锁便利公司的销售额均呈两位数增长
2001年,年销售额突破亿元以上的连锁商业公司有28家,总销售额达到484.66亿元,增长30.4%。资料显示连锁商业中的各便利连锁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迅速,如上海梅林正广和便利连锁有限公司2001年销售比上年增长70.5%,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增长66.8%,上海良友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增长57.8%,上海四海商业便利有限公司增长47.9%,上海华联罗森有限公司增长14.1%,普遍呈两位数高速增长,表明便利连锁店这一新兴的商业业态越来越被大众百姓所接受。
――物资流通企业销售扩大
随着上海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物资流通50强企业的销售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01年物资流通50强企业完成销售总额125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从近三年的物资流通企业销售额50强排名资料来看,1999年和2000年50强的销售总额分别为787.54亿元和1100.79亿元,每年都有可观的增长。2001年度位于前茅的是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销售额达到442.6亿元。但从物资流通企业效益来看,企业平均利润的下降与销售的持续增长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因此,改变传统物资流通企业的经营模式,大力拓展市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寻找新的盈利点值得抓紧探索研究。
――百强房地产企业规模经营能力逐年提高
2001年上海房地产销售额百强企业完成总销售额345.08亿元,占全市房地产企业销售额的49.7%;房地产销售面积百强企业完成总销售面积716.3万平方米,占全市房地产销售面积的45.3%。
排在2001年销售面积第一位的是连续两年获得销售面积魁首荣誉的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面积达到42.58 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长13%,获得销售额第一名的是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额达到15.23亿元,比去年第一名的10.40亿元增长46.4%。
2001年,入围房地产销售额百强企业的标准是年销售额1.5亿元,跨入房地产销售面积百强企业的门槛是年销售面积4.2万平方米。
近几年来,房地产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不断上升,表明了上海百强房地产企业规模经营能力逐年提高。
根据2001年度房地产双百强企业资料测算,有69家企业的平均单价低于4000元,它们的销售面积达到562.14万平方米,占百强房地产企业销售总额的69.1%。在销售面积前十位的排名企业中,除上海浦东新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平均销售单价超过6000元外,其余平均销售单价都落在2800至4000元的区间以内。这一信息显示,中低价位房还是楼市需求的主流。
――物业管理公司首次推出排序
2001年,上海首次增加了物业管理公司的统计资料排序。100家百强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房屋面积达到10560.24万平方米,占全市物业管理房屋总面积的44.5%。排在首位的上海陆家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房屋为432万平方米,第二位是上海上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面积303万平方米。在百强物业管理公司中,达到资质等级1、2级的企业有35个,管理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上的物业管理公司有40家,百强末位的公司管理的物业为62万平方米。以劳模为品牌的上海徐虎物业经营有限公司名列百强企业中。总体上来看,上海的物业管理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普遍不大,市场期待具有一定规模实力,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品牌物业管理公司出现。
――百强旅馆业连续第二个年步入发展上升空间
2001年在上海市2769家旅馆业企业中排出的一百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75.61亿元,占全市旅馆业总营业收入的62.9%。新兴的会展商务热和旅游消费热带来了连续两年的百强旅馆业营业收入攀升。2000年百强宾馆总营业收入增长率高达16%,2001年的增幅继续为两位数,达到13.3%。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连续两年摘取百强宾馆第一名,2001年的营业收入达到4.3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4%。
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的百强宾馆有42家,其中升幅最高的是海神诺富特大酒店,以超过百分之一百的增幅,从上年的第78位迅速跃升至第36位。升幅第二的是老宾馆海鸥饭店,凭借其临河面江的独天优势和因势利导的营销策略,使它2001年的营业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70.3%,排名位次从第70位跃升至第51位,提前了19位。
――建筑业50强企业稳定发展
建筑业50强是以综合实力排定位次的,在以往的评定指标产值、规模、资质、利润基础上,又增加了技术装备、利税、增加值等指标,以其更如实的反映企业的实力、后劲和对社会的贡献。得益于上海近几年来城市建设高潮叠起,发展迅速,上海建筑业50强公司基本稳定,排在2001年综合实力50强前三位的是上海城市建设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中的老牌劲旅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市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上海现代统计产业发展中心 范海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