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疫”前行显韧性,行稳致远谱新篇
——《2020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上海市统计局 2021-03-19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前所未有的严峻复杂形势,上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在抗击疫情中体现韧性,社会民生在补短板中持续改善,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牛年新春,《2020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如期发布,公报全面展现了过去一年上海在疫情防控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取得的新成果,笔笔数据、张张图表翔实生动地记录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

一、经济运行韧性增强,“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经济运行韧性增强。2020年,上海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济运行韧性显著增强。《公报》显示,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3870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8.4个、4.3个和2.0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韧性。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3.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服务业“稳定器”功能更加突出。

内外需求持续回升。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2020年,上海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3%,是2008年以来首次达到年度两位数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6%,已连续12个季度两位数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至15.0%。消费市场逐步回暖。2020年,上海出台促进消费“12条”,制定实施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创新举办“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活动,首创全球新品首发季等,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0.5%。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全年货物进出口接近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6.3%。

保就业、保民生扎实推进。2020年,上海新增就业岗位57.04万个,实现连续17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7%,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3%以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完成预期目标。兜底保障力度加大,全年全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9.5%。

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取得实效。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47.73万户,比上年增长10.6%;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292.9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3%。企业效益较快恢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31.81亿元,比上年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6.7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2924.67亿元,下降5.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7.9个百分点。

二、发展潜能有效激发,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工业增长新动力持续发力。一是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发展。2020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0%,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产值分别增长1.7倍和10.8%。二是部分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9倍,服务器产量增长25.4%,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23.2%。

新兴服务业行业逆势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线下服务逐步向线上转移,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于危机中育新机,展现强劲发展活力。2020年,在芯片研发、游戏研发及电商、外卖和泛娱乐平台企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2%,拉动全市经济增速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6%,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3.5个百分点。

三、“五个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核心功能不断增强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274.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一批标志性外资金融机构相继落地,证券市场筹资额、现货黄金交易量、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等均位居世界前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升至世界第三。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87463.10亿元,增长3.8%,继续保持世界城市首位。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全年上海集装箱吞吐量4350.34万国际标准箱,增长0.5%。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1.6%,国际中转比例12.3%,分别比上年提高3.3和1.5个百分点。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2020年,上海建成软X射线、超强超短激光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15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1600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1%左右。截至2020年底,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累计约1.7万家。年内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92项,认定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重点领域项目占83.6%。至年末,全市有效专利达54.25万件,比上年增长22.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2件,增长12.5%。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动能不断激发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0年,上海制定出台《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0版方案和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专项行动计划。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重大审批制度改革“23条”。全年全市新设企业41.79万户,比上年增长13.7%;注册资本达27630.08亿元,增长34.0%。

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2020年,上海发布《上海利用外资条例》,出台利用外资“24条”,利用外资实现逆势增长。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202.33亿美元,增长6.2%。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1家。其中,亚太区总部21家;外资研发中心20家。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来自124个国家(地区)的企业踊跃参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

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2020年,上海制定实施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行动方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挂牌运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持续发挥,首批保险机构接入自贸区试验区分账核算单位,自此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三类金融机构全覆盖。截止12月底,累计开立FT账户13.2万个,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54311.8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市41.4%。贸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自贸文投平台作用显现,进出境文化艺术品量从61件增加至2234件,占全国总量90%,保税区文化艺术品累计进出境货值逾480亿元。重点产业蓬勃发展。全年自贸试验区高技术产业产值达2905.78亿元,增长6.7%,其中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增幅分别为37.6%、9.5%、2.1%。

五、民生保障持续加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2元,比上年增长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快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3.4%,快于城镇1.3个百分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16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24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248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22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至年末,上海共有1616.67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末增加27.1万人,有76.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服务覆盖面继续扩大。年内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2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212个、养老床位7646张,改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320张。就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33万人,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25万人,帮助9956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年内共组织“云展览”“云演出”“云游园”“云过节”“云直播”等3万余场在线公共文化活动,吸引超过2亿人次参与。全民健身设施日趋完善。全年新建改建112条市民健身步道、585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96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卫生资源进一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全市家庭医生“1+1+1”签约超800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30%,近九成失能老人签约家庭医生。

六、着力完善治理体系,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两张网”建设有力推进。2020年,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实名用户数从1024万增加到4416万,日均办事17.3万件,网办率58%、提高30.3个百分点,321个事项可“一件事一次办”,部门核发材料基本实现免提交,“一网通办”国际版开通运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架构基本形成,防汛防台、道路交通管理等重点应用场景投入使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增能提效。整合信息系统1182个,归集公共数据超过390亿条。

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0年,上海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1087.86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8%。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87.2%,比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扩展绿色生态空间。全年完成新建绿地1202公顷,新建绿道212公里,新建立体绿化43.1万平方米。至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6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全年全市清运生活垃圾约867.34万吨(干垃圾+湿垃圾),日均2.37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能力28095吨/日,另有应急填埋能力5000吨/日。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上海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在新时代上海改革开放发展征程上写就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经过五年的发展,上海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生产总值从2.69万亿元增加到3.87万亿元,人均GDP接近 2.3万美元,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改革开放显著加快,成功举办三届进口博览会,一批重要改革开放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771家和481家,已成为全球总部经济的重要集聚地之一。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从无到有、打响品牌,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3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以上。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万元增加到7.2万元,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近60万个,“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有效破解,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全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着力强化“四大功能”,深入建设“五个中心”,推动浦东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实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大力发展“五型经济”等,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